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发展 >> 熊慧君海绵城市系统构建与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源发展理念系列报道
GEDI|南方能源建设
EnergyGEDI记者郑文棠
近日,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给排水高级工程师熊慧君专家应邀在《南方能源建设》期刊主办单位学术报告厅作《海绵城市系统构建与实践》主题讲座。熊慧君专家参与了香港多项大型排水系统总体规划研究及国内多项大型海绵系统规划、研究与工程设计等工作,她结合在排水系统、海绵系统工程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行业政策动态,接着介绍了源头类海绵城市工程设计类型、设计原则和设计重点,最后详细介绍了规划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海绵工程设计要点。《南方能源建设》编辑部征得专家同意,在此分享专家的观点。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熊慧君高工作报告
熊慧君:海绵城市系统构建与实践
目录
1.海绵城市行业政策动态
2.海绵城市系统构建
3.海绵城市系统实践
观点
Q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雨洪管理概念,是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低影响开发的一种方式,是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重要方式及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削峰调蓄、控制径流等措施组合,改变“抽、围、栏、冲、盖、填”等违背水自然属性的被动方式,顺应水的自然属性,通过灰、绿排水系统充分、有机衔接,合理构建“源头-中途-末端”雨水排水系统,综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一系问题,实现水、城、人共生。
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在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并统筹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在地块内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源头削减;通过市政排水设施将各地块内超标雨水输送到河、湖、坑、塘等进行末端集中调蓄。
Q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应遵循宏观规划、微观设计的整体思路,以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因地制宜为原则,构建流域、区域及社区等不同层面、不同尺度的海绵城市系统。
流域及区域海绵城市系统构建,主要以流域或区域问题为导则,需求为目标,制定适宜的解决策略,合理选用海绵建设措施,保障流域、区域水安全,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流域、区域良好的生态功能,统筹流域、区域水资源,传承和保护流域、区域水文化。
至年10月底前全国设市城市、部分县均已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或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已转至具体建设项目的海绵化建设,海绵城市工程设计是落实上层级规划成果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海绵城市勘察设计是重点。
Q
海绵城市的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撑?
从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从技术指导、资金补助、海绵城市试点等多围度鼓励、促进各地的海绵建设。同时,各地方政府从规划管控环节严格按海绵专项规划实施,在立项、土地出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核发用地规划设计条件、设计招标、方案设计及审查、工程设计及审查、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等指标综合纳入项目规划、立项、设计及建设各环节的管理中,实现建设项目海绵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结合各地建设条件与特点编制的技术指引、设计导则、标准图集等技术文件将有效指导各地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勘察设计。
Q
源头类海绵城市工程设计类型、设计原则和设计重点?
●设计类型:源头类海绵城市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建筑与小区、道路、公园绿地等面积较小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系统设计,通过点状海绵设施与线状排水管网的有效衔接,实现源头径流控制、面源污染削减及超标雨水排放。
●设计原则: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应以低投资、高生态效益为原则,多角度考虑、多专业融合,因地制宜选用“渗、蓄、滞、净、用、排”措施。
●设计重点:海绵城市工程设计的重点是充分利用水的自然属性,通过总图合理设置场地竖向,促进径流雨水优先汇入海绵设施,在海绵设施内停一停,存一存,延缓、减少及净化排入管网的雨水径流。
Q
各阶段海绵工程设计要点?
●规划设计阶段
根据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结合项目特点,初步确定调蓄需求及海绵设施类型,并向各专业提交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条件;根据调整后的总图、场地室外雨水排水管网系统、绿地分布划分区,解析各汇水分区下垫面情况,计算各汇水分区调蓄需求、设施组合、设施规模容积需求V,比对海绵设施可蓄存容积V与计算容积需求,当V≥V,则规划方案合理。
●方案设计阶段
1)优化场地总图方案
根据总图、建筑及给排水等专业方案成果,以径流有效汇入绿地为依据,优化场地竖向、绿地分布,确保场地内地面径流雨水以重力流方式汇入绿地内海绵设施进行蓄存与净化。
2)计算各汇水分区调蓄容积需求
根据调整后的竖向,划分汇水分区;根据各汇水分区海绵建设目标及下垫面情况,计算各汇水分区调蓄容积需求V。
3)设施设置
根据各汇水分区特点及调蓄需求,选用适宜的措施,选取各汇水分区拟采用的海绵设施类型、设施组合方案,计算各种海绵设施规模V,并校核各汇水分区海绵目标的可达性,当V≥V,则规划方案合理。
4)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
从经济、技术与效益、运营维护管理难易等分析各方案的优劣,推荐项目海绵建设方案;
5)向各专业提资
与园林景观协调植物种植种类、分布、造型等,向园林景观提交各类海绵设施对植物种类要求,主要功能;
向结构提交绿色屋顶(蓝色屋顶)荷载,其它构筑物规模、荷载等信息;
与园林景观、给排水协调室外排水形式、平面布置、溢流设施外形、规格等。
●施工图设计阶段
1)比对建筑、总图、给排水、园林景观等专业施工图与方案成果,复核海绵建设目标可达性;
2)根据施工图竖向资料调整并细化汇水分区划分,计算各汇水分区调蓄需求;
3)调整各汇水分区海绵设施规模;
4)确定转输设施尺寸、坡度、平面布置;
5)调整各汇水分区海绵设施规模,包括下沉深度、面积、构造层材质及厚度,确保调蓄容积需求;
6)海绵设施平面布置及绘制海绵设施详图。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源发展理念系列报道(点击标题阅览)
开篇语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源发展理念征文
刘吉臻
新能源电力系统与再电气化
孙昕
能源互联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浅析
刘坚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协同发展前景
王波
综合能源应用前沿技术
蔡泽祥
我国能源转型与电力系统变革
张勇军
透明化低压智能配电网技术
陈冰
面向IDC的多能直流电网技术应用研究
陈皓勇
电力市场定价原理和市场设计学
陈泽韩
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能源
蔡绍宽
平价上网助力海上风电行业发展
孙昕
储能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浅述
许江风
大湾区发展与能源政策
熊慧君
熊慧君
女,给排水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工程设计,参与香港多项大型排水系统总体规划研究及国内多项大型海绵系统规划、研究与工程设计等工作。在排水系统、海绵系统工程设计方面经验丰富,参与编写海绵规划管理及排水防涝规划方面书籍各1部及《深圳海绵城市标准图集》、《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设计规程》的编制。
编辑发布:《南方能源建设》编辑部郑文棠、李辉
期刊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