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前景 >> 贵阳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出炉天眼新闻
贵阳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出炉 推进海绵公园、海绵河道、海绵小区、海绵道路建设,有效缓解水生态问题
核心提示
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贵阳市年启动编制《贵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年)》,年9月获得贵阳市政府批复,为推进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管控依据和支撑。
按照国家以及贵州省要求推进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年,贵阳市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贵阳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事项。1月13日,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贵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年)》。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给他人传递的第一印象,就是“能吸水”,其实,海绵的最大特点,是能将水在内部持续保持,不用时可以长时间保存,如果要使用,轻轻一捏,就能精确地控制出水量。
贵阳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在城市的形态结构、水土资源及城市扩展均受“喀斯特”环境的制约,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更应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因此,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保障贵阳市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途径。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贵阳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问题的新思路。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保护河、湖、池塘等原生水系,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当前贵阳市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保障城市用水安全的迫切需求。同时通过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全过程,有效缓解贵阳市水生态脆弱问题。
“四块海绵”如何布局?
海绵河道总体布局:结合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小湾河(金钟河)、麦架河、鱼梁河、麻堤河、小黄河等生态河道治理,建设河道生态缓坡、河道湿地公园、河道两侧绿地、截污管(沟)等建设,增强河道蓄水保水能力。
海绵公园总体布局:依托贵阳市丰富的森林、湿地、山地、河流廊道等特色资源,全面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建设,新建区90%的公园绿地进行海绵型低影响开发建设,已建区40%的公园绿地进行海绵型提升改造。
海绵道路总体布局:贵阳市中心城区新建道路需按照“海绵性”原则进行建设,以降低道路径流系数,缓解道路积水现象;同时对部分道路人行道路进行渗透铺装改造,将道路绿化带改造成下凹式绿化,增加下渗和调蓄能力。
海绵小区总体布局:依托贵阳市新建、改建的小区、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海绵型小区建设,采用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雨水收集罐等海绵设施,打造海绵小区。
目前海绵规模:19.21平方公里
年以来,按照国家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贵阳市结合“千园之城”、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新建改建道路、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建设,逐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目前贵阳已建成的海绵设施有公园,道路、小区、河流等4大类共56项,现已建成海绵规模约19.21平方公里。其中:
海绵河道:已建成9条海绵河道,建设面积合计4.平方公里;
海绵公园:已建成19座海绵公园;建设面积合计9.13平方公里;
海绵道路:已建成12条海绵道路,建设面积合计0.平方公里;
海绵小区:已建成海绵小区16座,建设面积合计4.27平方公里。
尽管目前贵阳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完成了一些项目,但仍旧存在着:海绵城市推进较为缓慢,建设标准偏低;海绵城市理念落地性差,在工程设计中有待加强;建设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不成熟。
今年建设目标:80.96平方公里
按照国家考核和专项规划要求,年贵阳市建成区20%区域需要完成海绵城市达标考核,目前贵阳市仅完成部分海绵公园、小区、道路、河道等建设。目前已建的19.21平方公里的面积,仅仅占已建城区面积的5.1%,与20%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标准偏低。
而此次编制公示的《贵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就是贵阳建设海绵城市的实施纲领。
贵阳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平方公里。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镇、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规划期限为:-年(其中近期~年,中远期~年)。总体目标是将贵阳建成具有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特点的“生态海绵”、“山地海绵”、“绿色海绵”、“智慧海绵”的海绵城市。
具体分期规划目标如下:
近期(~年):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总体目标,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规划结合“千园之城”建设、水环境和城市内涝治理、居住小区建设和改造以及城市道路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设一批海绵型示范公园、生态景观示范河道、海绵型示范小区、海绵型示范道路,实现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
中远期(~年):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和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运营水平和管理制度,到年,实现城市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海绵建设区域基本形成整体效应。
远景(~年):实现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贵阳市建成“生态海绵”、“山地海绵”、“绿色海绵”、“智慧海绵”的海绵城市。
结合贵阳市中心城区排水分区划分,将贵阳市中心城区分为21个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按照目前的目标,贵阳要大力推进海绵公园、海绵河道、海绵小区、海绵道路等海绵设施建设。规划至年,贵阳市海绵城市建成总面积为80.96平方公里。
~年总投资:约.8亿元
今年底,贵阳将新建及改造海绵型建筑与小区25座,海绵型道路19条,海绵型公园23座,海绵河道8条。至年,建成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共43座;海绵型道路31条,海绵型公园42座,海绵河道15条。
规划至年,贵阳市海绵城市建成总面积为80.96平方公里,其中现状海绵建设面积为19.21平方公里,改造海绵建设面积2.54平方公里,新增海绵建设面积61.74平方公里,~年新增总投资约.8亿元。
根据规划,贵阳将建立山地城市新型雨水收集、排放系统,至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区域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降雨量达到70%。实现将雨水资源向其他形态水资源的转化与调蓄,以最大、最优利用雨水资源为主,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降低城市防洪排涝隐患。
至年,贵阳市海绵城市建成总面积为.67平方公里,年~年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约69.71平方公里,新增投资约.57亿元。
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