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前景 >> 千年赣州福寿沟600年故宫九龙吐水,盘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法国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进入汛季,强降雨频繁,很多城市部分城区几成泽国,开启看海模式,不给力的城市排水系统饱受批评。每年这个时候,国内几大闻名遐迩的不怕淹排水系统总要被各地网友羡慕嫉妒恨!
青岛不怕淹,因为有德国下水道?真相是……
青岛栈桥附近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古力盖。
以上图片为栈桥旁的青岛百年德国下水道
有人说,青岛不怕淹是因为当年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好,那事情真是这样吗?记者实地探访青岛的地下排水系统,为您揭开“青岛不怕淹”秘密。
按照不少说法,多年前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是青岛不怕淹的主要原因,这和现在很多城市,一下雨就被淹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事情真是这样吗?当年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到底有多神奇呢?记者跟着青岛排水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栈桥附近,找到了一段当初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这段安徽路的暗渠,就是当时德国人修建的,主要是汇集了安徽路,广西路,太平路,以及信号山,观象山附近的一些水域,目前的确还在使用。经过实地探访,多年前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的确是质量不错,而且即便是放到现在,在一些城市里,也是相当的宽敞,那当时为什么德国人要花这么大力气,修建这样的下水道呢,想解开这个谜团,不得不提当时占领青岛后的第二任总督,这事跟他有关。
年,德国以两名传教士被杀为由侵占青岛,当时占领到了包括胶州湾在内的平方公里的土地。德国侵占青岛的第二年,也就是年的夏天青岛经历了强降雨,排水不畅再加上当地村民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导致当地肠炎和伤寒大规模爆发,而当时德国的总督在这场瘟疫中也去世了。为此,德国人就下大力气整治地下管网,青岛便成为中国第一个雨水和污水分离的城市。
记者在青岛市档案局找到了一张拍摄于年的照片,记录的就是当时修建污水管道排水泵的场景,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经开始使用电力设备排水,而且排水管的口径也比较大,而在馆藏的另外一张照片中,记录了当时年铺设青岛中山路下水主干道的画面,整个隧道挖掘有两三个人高,而下水管道也有一人多高,可见当时整个工程量的浩大。
而在这张德国下水道复原图中可以看出,德国下水管道修建十分宽敞,工人可以在里面自由行走,给排水渠清理污泥,检查排水口。从到年,德国占领青岛的17年间,下水道建设总工投入万马克,铺设污水管道米,雨水管道.55米,雨水污水混合管道.6米,总计.15米,近80公里。
德占时期青岛的城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但德国人却修建了将近80公里的下水道,无论从质量上、还是规模上看,在当时绝对高标准要求,而一百年过去,这80公里的下水道是否就是青岛不怕淹的主要原因呢?据了解,德国人修建的这80公里的下水道占当时青岛老城区下水管道的45%,而经过一百年的变迁,当初修的这80公里的下水道只有很少在使用,并且,“目前原汁原味留下来的,只有2.66公里的排水管网,在这里主要集中在青岛南边,中山路,安徽路,还有江苏路。”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模只有1.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5万人,而现在市区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将近万,原有的80公里德国人修建的地下管道,早已经不适应城市的发展,目前青岛仅市南,市北,李沧三区的下水管道,长度就超过公里,德占时期遗留的还在使用的下水管道,仅占全部管网的不到千分之一,目前青岛近海的25个排水暗渠入海口中,德占时期遗留还在使用的只有两个,德占时期留下的下水道井盖,还在使用的也只剩下一个,就在青岛天主教堂门口。
对于德国人在修建下水道时,为了方便维修,在下水道旁边留下了很多零部件到现在还有沿用的说法,青岛排水公司工作人员称,其实这只是个传说,他工作30年了,从来没有发现过。
既然青岛不怕淹,跟德国遗留的下水管道并没有多大关系,那青岛不怕淹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青岛不怕淹首先是因为地形上的优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地形有利于排放,一旦下雨,水能很迅速排放到海里。而青岛不怕淹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城市建设,排水渠先行”。青岛的排水,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排水管网,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年10月,青岛市政府投入40多万元,改造了青岛市大港纬一路暗渠。
改革开放以后,青岛市政府又制定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下水道建设执行国家标准的上限,着眼城市的长久发展,这也为青岛不怕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20多年前设计的标准,也已经跟我们现在标准差不多了。”
那青岛在改革开放之初制定的下水道标准到底有多高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青岛市民都直摇头,在青岛市排水公司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青岛奥帆中心附近,从外观看,这是一个旅游景点,每天接待不少外地的游客,而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座桥下就是青岛市最大的排水暗渠,南京路暗渠。因为白天潮水水位较高,晚上10点左右,趁着退潮的一个小时,记者下到了排水渠。
下来后记者发现,南京路暗渠宽60米,高约4米,全部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单纯从数字上计算,南京路暗渠能容得下15辆卡车并排通过,混凝土立柱每个直径都超过2米。目前青岛近海一共有25个排水暗渠入海口,德占时期遗留,目前仍在使用的仅剩两个,其余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修建的。
城市设计,下水道先行,虽然下水管网建设完备,可是青岛在暴雨来临时,面对的防汛压力其实也不小,尤其是李沧、四方区这些离海比较远的城区,这些城区的排水,青岛也有办法,那就是“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够有效解决雨水地面集聚的现象。
从青岛的经验来看,要避免城市内涝,在城市建设的时候就要对地下管道提前规划,越来越多的内涝提醒着城市的管理者们,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广场气派,商业繁荣是看得见的政绩,不过在建设这些地面以上的建筑的时候,也要多想一想我们的地下能不能承受住。
给赣州带来“千年不涝”传说的福寿沟到底是什么?历经千年的福寿沟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境内,因排水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而得名。这套古人创设的地下排水系统,是一件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活文物”,更被誉为千年不朽的“城市良心”。
入夏以来,南方多个地区在饱受梅雨之苦后又遭遇了洪水考验。而与此同时,江西赣州城墙以内的老城区却因其“千年不涝”的传说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