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前景 >> 钛产业链重要的战略金属,下游装备升级催生
钛加工材应用广泛,装备升级拉动增量需求
钛合金材性能优异,国内钛材市场呈现结构升级
钛及钛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等特性,在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效率、改善结构可靠性、提高机体寿命、满足高温及腐蚀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金属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泛用于材料化工、水利电力、航空航天、冶金钢铁等多个领域,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智慧金属”,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金属。
钛产业因其优异的特性,成为《中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的重点。我国是世界钛资源储量大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钛产业体系。
钛正式成为工业性金属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年美国杜邦工业成吨生产海绵钛(钛合金前级产品)为标准,其应用首先自军工和航空工业开始,后期逐步延伸至石油化工、能源工业等其他领域。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钛合金比强度高,是航空工业中减轻机身重量、提升机体强度的理想材料。
年,美国开始将钛用在飞机上;年,美国研制的黑鸟侦察机用钛量占整体重量高达93%。
除高比强度和耐高温外,钛还具有耐腐蚀性强、储氢、超导和形状记忆等特殊功能,决定了其在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的钛材年产量约5万吨,总销量约为4.4万吨,其中内销3.6万吨。
在我国,钛加工材主要被用于化工领域,其次为航空航天、电力等。近年来,我国的钛加工产业随下游需求高端化呈现结构升级,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端钛材应用占比逐年提升。
在我国,约42%的钛材被用于传统化工领域,用于航空航天的钛材占比不到20%,远远低于50%左右的国际平均水平。
过去几年,我国钛材在传统的化工、冶金、制盐等领域的用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在航空航天、医药和海洋工程等高端领域,却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势头。
年,上述三个领域的钛材用量分别增长了29.9%和.5%和.5%。
钛材在船舶领域一直用量较小,说明我国钛材在这个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产能、价格等方面的瓶颈,在标准制定和材料体系建立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般而言,钛材包括三种:常规钛合金、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和钛基复合材料。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钛材在航空的应用以钛合金为主,主要用于飞机机身(结构件、紧固件等)及喷气发动机上。长远而言,三类钛材料均在航空工业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航空器对重量的要求十分严苛,有“一克重量换一克黄金”的说法。结构轻量化和与之相关的“低油耗”是目前航空制造领域的竞争焦点之一,油耗多少直接体现了飞机及其发动机服役寿命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的优劣。
钛合金以其比强度高的优异性能,帮助飞机实现有效减重,在航空用材市场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美国咨询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ICF咨询统计,钛合金在整个航空用材市场平均质量占比约为12%,价值量占比约为27%。
年,全球航空材料市场规模约亿美元,其中航空用钛合金市场规模为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亿元。ICF测算-年全球航空钛材年均复合增速为3.6%。
新型战机用钛比例可达40%,将受益航空武器装备升级放量
不仅在民航领域,钛合金在军机的不断迭代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成为三代机、四代机及其配套航空发动机承力结构件的主要金属材料选材。
钛合金在其他新兴领域也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除了航空工业,钛及钛合金在其他军工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火箭、导弹及航天飞船工业,船舶及舰艇制造业,其他常规军品制造等等。
核动力潜艇、水翼艇、迫击炮身管、反坦克导弹、导弹发射器、坦克防护板、防弹背心等也大量用到钛材料。俄罗斯最新的台风级核潜艇,用钛量高达吨,由此可见军工对钛材的需求巨大。
下游需求爆发将为中国高端钛加工产业带来确定性增长机遇
近两年起,我国进入航空装备加速升级阶段,高钛含量的军机型号(如新一代运输机、新一代战斗机)将替代旧型号,从而带来可观的钛材需求增量市场。
民用航空工业方面,根据AirbusGMF预计,-年我国民航大飞机交付将达到架,其中窄体客机将达到架,即年均交付量超过架,大量的钛材需求将应运而生。
高端钛材进入壁垒高,三家企业分享增量市场蛋糕
我国钛加工产业整体呈现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局面。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钛合金铸锭熔炼用中间合金成分的均匀性、批次的稳定性成为限制我国钛加工产业升级的瓶颈。
在我国的“钛谷”宝鸡,存在着大小共计家钛合金材加工厂商,但其中规模较大、且具备高端钛合金产能及军工供货资质的只有宝钛集团。低端、粗加工钛材供给能力严重过剩,压价拿单、甚至亏损抢单成为常态。
我国的民用高端钛材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目前3D打印用钛粉基本依赖进口,核电站用钛材进口意大利,民用建筑屋顶钛材进口日本、德国,国内许多钛企业主流熔铸、锻造、轧制等最先进的设备也是从德国进口。
相比低端钛材,高端钛材对钛加工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深加工能力要求更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也更强。也就是说,深加工钛产品往往能够形成有效的成本转嫁机制,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以西部超导的两类钛产品为例。西部超导的钛加工产品主要分为钛合金大棒材及钛合金小棒材两种,其中大棒材主要用于军工航空领域,小棒材绝大部分出口海外民用领域。
根据西部超导年发布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公司的钛合金大棒材在年至年上半年一直维持35%-45%的较高毛利率,年原材料价格提价对其毛利率的影响小于10ppt,且在次年能够迅速恢复(即传导到下游);而主要用于出口民用的钛合金小棒材则显现盈利能力较差、成本提价对毛利率打击较大的特点。
军用高端钛材的研制技术属于军事机密,在国际上存在严格的进出口限制。我国军用高端钛材市场完全来自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目前军机上采用的航空钛材几乎全部来自宝钛股份、西部超导和西部材料三家企业。
鉴于军工配套审批流程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预计短期内行业将难有其他竞争者参与。获取本文完整报告请百度搜索“乐晴智库”。
除宝钛股份、西部超导和西部材料三家公司之外,我国钛加工行业规模较大、且具备军工相关资质的企业不足十家,其中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以钛锭为主,具备钛材深加工能力的竞争者少之又少。
钛加工是典型下游产业升级驱动市场需求的行业。正如新能源汽车对产业链上游电池乃至锂、钴、镍等材料的拉动,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催生每年百亿元的高端钛材需求,约为当前的六倍左右。
而目前国内具备航空航天用钛材深加工能力的公司仅为个位数,具有直接向军方供货资质的公司只有三家,投资价值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