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前景 >> 急诊科主任杜俊凯我会记住每一位死去患者的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柳洪华):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栏目邀请到了一位有故事的医生,他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诊科主任杜俊凯。他在访谈中讲述了急诊科那些关乎“生死”的故事。患者在他眼前死去,这件事曾使他一度“陷入”抑郁状态。他的状态和他的职业经历有关,这或许是无数急诊科大夫不被人了解的另一面。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总编辑史佳专访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诊科主任杜俊凯(左)摄影沈盼
史佳:感觉急症科的工作就是“急”,争分夺秒,你在这个岗位工作了多少年?有什么样特殊的收获?它对人的挑战主要是什么?
杜俊凯:今天(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首先感谢奋战在一线的医师,是他们的坚持才让医师这个群体得到社会的认可。
我是年硕士毕业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诊科工作的,至今已20年。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在医疗团队中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与我们的工作性质有关。因为我们面对的往往是急危重症,这时候的患者和平诊患者的特点不一样。他们多数是突然发生紧急医疗情况下选择急诊,他们的生理上是一个应激状态。这是急诊患者的特点,对医生来说每一次的接诊都是一次考验。
我对于急诊工作有一种有特殊的情怀,“一日急诊,一生急诊”。这种情怀体现在对急诊工作的热爱,通过自己的医疗行为能迅速挽救患者性命,这是我对急诊工作紧迫性的依赖,这种收获使人“上瘾”,这是我一再坚持的主要动力。
总体上来说,急诊科医生的精神压力很大,但是这个职业有很多的连续性,医生职业道路、工作坚守,甚至是精神上的兴奋度都需要这种连续性。一旦离开一段时间,再回到急诊科后需要相当长的适应时间,所以我也不敢轻言放弃。
史佳:世事再大莫过生死,你在急诊科见多了生命的离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理过程和心理过程?对于你个人来说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改变?
杜俊凯:急诊科的诊疗范围是急危重症患者,比如高热、剧烈疼痛、意识障碍、创伤等,是24小时治疗。但是急诊科不是所有疾病的终末治疗场所。急诊科的重要功能是快速的危险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正确的分流。
客观地说,急诊科是各个科室中死亡数量最高的。因为我们面对了很多来到急诊就注定死亡的患者,有很多人的最后一站就在急诊科。这样的患者虽然经过了专业的救治,但是最终还是无法避免死亡。所以,急诊科医生见了很多的生与死。但是死亡对于医生内心的冲击并没有减弱。我们每挽救一个生命,这种成就感犹如被注射了一支多巴胺。这种情绪是在痛苦和兴奋中交替产生的。我有一个习惯,我在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会呼唤患者的名字。我觉得我这样做可能会把患者带回来。我常说的一句话是“相信科学,但不排斥奇迹”。
在我的从医经历里,还遇到过很特殊的事情。一位患者家属在患者临床死亡的时候,希望患者能够好转,请了一个“跳大神”的人到急诊室。当时的急诊医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打电话给我。在得知急诊医生无法确定能救活这位患者后,我做出的决定是在不干扰正常的医疗抢救的前提下,我们不能剥夺患者家属的任何一丝希望寄托。在考虑如何救治患者的同时,也应该顾及患者家属的感受,或许这也是急诊科医生的不同之处。
当然,患者的离去,一定会对医生的内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对患者没有抢救成功的自责和挫败感,曾让我在工作一年多的时候想过放弃这份工作,后来我的同学对我说:“你只是一位医生,履行医生的职责,尽力就好。”这句话鼓励了我。同时,更多的被成功救治的患者,是让我坚持20年的动力。
史佳:作为急诊科主任,你如何在一种极端环境里处理医患关系?尤其是那些没有抢救回来的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和他的亲人们经历什么样的苦痛?这个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
杜俊凯:任何一位医生,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尊重都是必须要保持的。但总体来说,急诊科的医患纠纷是比较多的。急诊患者和家属来到急诊科,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并没有对患有的疾病做出充足的心理准备。在这种应激状态下,一旦出现患者或家属对医疗资源分配的质疑,就会产生纠纷。
作为一名管理者,面对纠纷时我的方法是换位思考,认真地倾听患者家属的诉求。医生不要做一块木板,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患者家属的倾诉,再从医学专业角度进行沟通,弥合医患之间在专业知识上的不对等。因此,医生遇到医疗纠纷,不要有抵触情绪,而是要认真地倾听和沟通。幸运的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没有遇到过那些激烈的医患纠纷,我通常都会站在患者方去思考问题,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尤其有些疾病我们目前的经验和技术无法治愈,患者家属往往会“人财两空”,这个时候更多的要考虑他们的感受,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和他们一起流泪。
史佳:我们了解到你一度患上了抑郁症并治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和你的工作有直接的联系吗?当战胜它之后你回看急诊科主任的经历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杜俊凯:我以前有过一些负面的心理积淀。凡是我亲自诊疗,但是最终还是死亡的患者,我都无法忘记这些患者的名字。
年左右,我遇到过一位内脏反位的“镜面人”患者,在这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很快出现了心衰,最终导致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我们做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有抢救成功。但是为什么会在正常的救治过程中会出现心衰,又超出我们的预测之外,后来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内脏反位往往伴随着器官内部结构的畸形。当时由于我们见这种病人太少了,在救治中没有考虑到心脏内部结构可能畸形,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衰。虽然事后没有通过尸检去证实我的这个推断,但是我高度怀疑是这个原因。
虽然是没有被证实的事情,但这个经历在我心中变成了一份沉重的负担。这种在我的认知里不是必须死亡的患者,最终死去了。他们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挥之不去,一度导致我经常做噩梦。在梦里,我总是莫名的从高处下坠,突然高速滑向无底深渊,周围的一切都无依无靠。或许这样的噩梦,就是在模拟着临死前的感受吧。逐渐的,这种噩梦把我拉进了一个抑郁状态中。
人往往在抑郁状态中是不自知的,当然我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异常。那段时间,我在工作生活中变得沉默,内心上对于工作出现了畏惧、不自信的反应。还好,身边的同事发现了我的变化,有一次,科室的同事想试探我到底正常不正常,下班后他让我送他回家,一路上他给我讲了好多好笑的故事,但到了下车时我都没有听进去一句,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他非常吃惊地告诉我:“你抑郁了。”并提醒我需要改变甚至是干预。后来经过专业人士的帮助,我吃了三个月的药,一切回归正常。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低谷期。
回归正常后,急诊科的工作并没有因此变得简单,而是自己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改善,相对乐观地接受这种压力。后来每当碰到同类的疾病患者时,我会想起当时的场景,并警惕自己再多想一些、多做一些。
经历了抑郁状态的“阵痛”,但是急诊科医生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这里倾注了太多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救人性命后所获得的精神抚慰,这些都是我选择急诊医生作为终身职业的原因。急诊不好干,但总要有人干。或许这就是“一日急诊、一生急诊”的含义。
史佳:你的工作注定了在家庭角色上的缺失或遗憾,包括对孩子的亏欠,听说女儿在作文里写到“狗都不喜欢我爸爸”,你的心里是个什么滋味,你又是如何做的?
杜俊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离开工作岗位,我还扮演着子女、丈夫、父亲的角色。所以,我觉得医生要想做好工作,生活里需要一个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家庭。
我的运气很好,太太从事医学的教学工作。她的医学背景使她能够理解作为医生所要承担的责任,并且能给我充分的支持。比如我晚上睡得很沉,电话响了听不到,我的太太会叫醒我。没有这份支持,我是很难走到今天的。而我的女儿小时候经常来我们科室做作业,让她对医生护士这个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的生活很不规律,总是早上很早或者晚上很晚的时候出去,就会惊扰到对门邻居家的狗,影响邻居休息。后来邻居过来沟通的时候,女儿听到后就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里,就有这么一句“狗都不喜欢我爸爸”。
史佳:今天(年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请你谈谈如何做一名好医生?
杜俊凯:现在的年轻人是有信仰的。包括我的女儿,她说自己要“为国安身立命”。其实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如果没有信仰,就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要想做一名好医生,要有信仰,要有扎实的理论积累和丰富的临床实践,要有不忘初心的坚持,兼具这几个方面,才能成为一位自己、患者、社会都认可的好医生。
编辑: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