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优势 >> 可以提起来就走的高颜值ITX小机箱乔
春节长假期间朋友找我装一台机器,要求是颜值要好点,方便挪动,提起来就走,性能中游,可以偶尔摸个鱼,体积不要太大就好,替换硬盘等配件要方便一些。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搞,当时我手里还有一台乔思伯的T8在手边,让朋友试了一下,觉得把手有点硌,再考虑到替换配件要方便,这不正好乔家一物的BO么!装机走起!
配置单
CPU:IntelCorei7-K
主板:ASUSROGSTRIXZ-IGAMING
内存:宇瞻8G*2DDR-暗黑女神NOXRGB灯条
显卡:技嘉GeforceRTXMINIITXOC6G
SSD:希捷Seagate酷玩FireCudaSSDPCIe3.01T
散热:利民(Thermalright)TR-TAEX散热器单塔5热管散热器+TL-C12
电源:全汉MSGW金牌SFX电源
机箱:乔家一物BO
配件开箱
ROGSTRIXZ-I是华硕IntelZ平台的最强ITX主板,现在依旧挺能打的。
开箱动图先来一张
背面是I/O接口解析和支持列表,还有特点介绍图。
全家福,除了ROGSTRIXZ-I主板本体以外,配件非常丰富,WiFi天线,4根Sata数据线,M.2螺丝以及M.2安装套件,还有可编程LED扩展线、束线带
ROGSTRIXZ-I主板正面,因为很大一部分覆盖着钛灰色的散热片,而主板本体也是深色调,所以主板整体有着金属一般的质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泛着金属钛灰色的一体式I/O背板,学名冰甲,其全金属材质的手感不是塑料可以比拟的,也导致整块主板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堪比我们东北的大杀器之一——砖头。
背面来一张,需要注意的是ROGSTRIXZ-I主板背面还有个M.2接口
ROGSTRIXZ-I大部分的接口都设计在边沿,便于安插,只是和我之前用过的两代神板M6I和M7I不同,ROGSTRIXZ-I的CPU供电没有和主板供电放在一起,不过就我理线的水平来说,这个差距可以无视,哈哈。
主板的风扇接口和华硕神光同步的RGB接口都在CPU8pin接口旁排成一行。
由右上至左下依次为24pin主板供电、MEMOK开关旁边还带着一个小led灯,USB3.1GEN2接口、两个Sata6G接口、前置面板的USB3.0接口。MEMOK是为了改善内存的兼容性,当因为内存问题无法开机的时候可以进行自适应修正,也带有纠错Debug灯
拿掉说明书和贴纸再来一张精简版全家福
M.2散热片上自带败家之眼LOGO,虽然小小的,但是分量并不轻,散热片背面是Laird硅胶散热贴
扣上败家之眼散热,使得M.2硬盘出于双层金属散热中的夹心位置,散热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机箱前置接口、音频接口还有工作情况灯的接口都在M.2硬盘散热装甲和PCI-E接口之间
内存
宇瞻的8G*2DDR-暗黑女神NOXRGB灯条
包装正面以黑底搭配NOX艺术照,支持灯效在右下角列了一排。
内层为透明托盘盒
常规造型来一张,金属散热片有细磨砂效果加持。
硬盘
开箱动图直接来一张,希捷SeagateFireCuda,折腾过好几块希捷的这个FireCuda,之前跑测试的时候读写都在MB/s以上,4K读写速度也让人舒适,作为系统盘非常不错。
电源
毕竟要带动K+显卡,SFX电源的选择有限,我选的是全汉的MSGW金牌SFX电源,拥有金牌认证,十年质保,风扇温控,支持双8PIN的CPU供电。
开箱动图先来一张
MSG全家福,MSG本体,模组线、电源线,固定螺丝,ATX转接板。
铭牌部分,MSG的尺寸为mm*mm*63.5mm,看官方介绍,高度因为风扇网的凸起,所以需要加2mm左右,实际的高为65.5mm。
菊花位来一张,MSG的8cm智能温控风扇,除了拷机测试的时候,没见过风扇转。
全模组接口,CPU供电支持双8Pin(8转4+4Pin)。
MSG的外壳看着像是哑光的,其实表面经过磨砂处理,手感也是不错,哈哈。
散热
朋友不想装水冷,就想走原教旨主义路线,所以我给他选了利民的单塔5热管的TR-TAEX散热,全镀镍,回流焊,压个K不是问题。
开箱动图先来一张
°动图展示来一张
全家福,TR-TAEX散热本体,带有橡胶减震的C12pro-G风扇一把(转/分,82CFM风量),安装说明,扣具+螺丝,还带了一管TF7硅脂。
TR-TAEX散热的52片全铝鳍片这个角度看着莫名的规整,顶部还有利民LOGO的镂空开孔,单塔5热管的本体三维为*45*mm,这个身段兼容性肯定没啥问题。
全镀镍回流焊,6mm的5个逆重力热管看起来很粗壮,CNC铜底底座带保护贴
BO机箱
BO机箱的彩盒外包装很简洁,黑底配白色机箱感觉很搭。
BO机箱本体被包裹在海绵结构之中,直接通过皮质提手拉出来就可以,第一次体验这个皮质提手觉得质感还不错,而且还算结实。不过我更喜欢的是这个皮质提手给机箱所带来的精致感。
°动图来一张,一体成型的圆润外观在乔思伯本家前辈V8上也见识过,不过BO机箱是整个铝材的弯折,而且很明显更加娇小(**mm的三围),整体看起来有种圆滚滚的感觉,边角的处理也更老练,2mm镁铝合金表面细腻的磨砂处理手感摸上去还是很棒,再加上4mm的正面钢化玻璃(带有区域黑化涂层,像我这种懒得收纳线材的人有很大方面,因为可以遮挡线材),颜值非常不错~
BO机箱的I/O区有2个USB3.0、1个USB3.1Gen2Type-C和1个3.5mm耳麦接口,整体看上去不知道为啥让我想起了手机的齐头帘……
从BO机箱的背后就能够看出主要结构了,12cm风扇位、横置主板、电源下置,显卡可以不用转接就直接插在主板上了,上方的皮质提手是为了方便抽出内部框架设计,乔思伯设计的小细节还是不错的。
内部框架在拧下固定螺丝之后一拉提手就抽出来了,不用担心顺滑,框架边沿的主要部位有特氟龙PTFE材质,能够防止内部框架和五金支撑架之间的摩擦导致漆面损伤,看看内部结构。左右两侧的撒热孔在内部有防尘网,通过螺丝固定,进出风双向防尘设计。
整体看下内部结构,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个五金支撑架,用于加强整体强度的,避免长期使用提手导致铝框变形。
BO机箱的底部四角有四个铝合金橡胶脚垫,中部有大面积的散热开孔,不过已经被防尘网完全覆盖住了,而且为了在运输过程中不掉落,还用纸胶带加固了一下。
BO机箱很贴心的附带了螺丝收纳盒,所有螺丝已经按照分类放好。
BO机箱的内部框架采用了黑平光涂层工艺,顶部是完全镂空的,其实还有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安装2.5和3.5硬盘各一个。
换个角度看一下,支持双槽显卡,所以要注意显卡选择。
BO机箱的电源位有小海绵保护垫,小细节很好~
开始装机
BO的结构其实和Q33颇为类似,所以装机非常方便
先把电源装上
CPU固定
内存上了
TR-TAEX装上风扇和大块头的NOX内存搭配正好,毕竟机箱内的点缀只有这个灯条内存~
考虑到TR-TAEX附带了TF7硅脂,压个K应该不是问题,所以更凶猛的存在TF8和TFX还没有必要上场。
找了一个技嘉的GeforceRTXMINIITXOC6G显卡上阵,没有办法,实在找不到30系的ITX显卡了……不过这个显卡跑起来还是不错的,光追入门级还是可以的。
正向来一张,其实我原来是想给TR-TAEX再上一个风扇的,或者直接将机箱上的C12换到散热本体上安装,不过朋友坚持非要后置,所以只能保持这个状态,不过本地过年期间利民风扇都没有货了,看来老乡们过年期间都很忙啊,哈哈。
安装完毕,直接将内部框架往里一推,拧上固定螺丝就OK啦,得益于BO机箱的内部设计,这次装机非常顺利和快捷,甚至可以说是最快的一次ITX装机~
整机效果先来两张,得益于区域黑化涂层的钢化玻璃,只会看到内存灯效,而看不到我的糟糕理线~~~
测试
娱乐大师先来一张配置图
娱乐大师也跑了一把
3DMARKTimeSpy测试
3DMARKTimeSpyExtreme测试
3DMARKFireStrike测试
3DMARKFireStrikeExtreme测试
3DMARKFireStrikeUltra测试
光追PortRoyal也跑了一下
NVIDIA的DLSS也跑了一下
室温25℃,K温度在刚开始烤鸡的时候最高也就冲击到78℃,核心温度92℃,封装92℃,稳定跑了9分钟的时候,K频率在全核MHz左右基本稳定,基本在CPU温度78℃,核心90℃,封装89℃左右浮动1℃,风噪不大,因为朋友坚持将一个C12放在机箱背部影响了散热效果,如果是双风扇都在TR-TAEX散热本体上的话,CPU温度会进一步下降,这就得等有货的啦。
结语
以上就是本次乔家一物BO机箱装机过程啦,装完之后感觉也挺适合学生党放假带回家~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大家也都能早日买到心仪的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