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这5篇关于静电纺丝的研究都发表在Na

发布时间:2023/2/5 16:22:18   

导语:

本文盘点了年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14.)、NatureNanotechnology(IF=39.)和NatureMaterials(IF=43.)期刊中5篇关于静电纺丝技术在降噪吸声、催化剂以及生物医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供大家了解学习。

1.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Nat.Commun.:突破传统的高效降噪柔性陶瓷纳米纤维海绵

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和张世超研究员通过结合定向冷冻干燥技术和抗坏血酸还原方法,构建了具有分层缠结石墨烯网络结构的柔性陶瓷纳米纤维海绵(FCNSs)。

由于由柔性SiO2纳米纤维(SNFs)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组成的独特的分层纠缠结构,获得的FCNSs具有超低体积密度、温度不变的超弹性和良好的弯曲性。

FCNS显示出增强的宽带噪声吸收性能(63-Hz下的降噪系数为0.56)和轻质特性(9.3mgcm-3),打破传统吸声材料吸收频带窄(Hz)的瓶颈。

DOI:10./s---9

2.南京林业大学黄超伯/熊燃华Nat.Nanotechnol.: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光热纳米纤维实现安全、高效的胞内递送

该研究表明嵌入生物相容性电纺纳米纤维中的光敏氧化铁纳米颗粒通过光热效应诱导膜通透性,并且不需要与纳米颗粒直接细胞接触。

将聚己内酯(PCL)和氧化铁纳米粒(IONPs)以不同重量百分比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THF)中制成混合物,然后进行静电纺丝制备成光热纳米纤维。

创造性地将光响应纳米粒胞内递送与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纳米粒与细胞非接触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安全高效的胞内递送,增强生物大分子药物药效,有望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DOI:10./s---3

3.中南大学张翼教授Nat.Commun.:基于纳米粘土电纺膜的快速稳定止血器

中南大学张翼教授报告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基于纳米粘土的止血膜,其中纳米粘土颗粒结合到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纺纤维中。

与大多数其他NEM和粘土基止血剂相比,含有60wt%高岭石(KEM1.5)的纳米粘土电纺膜(NEM)在体外和体内显示出更好和更快的止血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得益于其丰富的止血功能位点,坚固的蓬松框架和亲水表面。

在KEM中,片状高岭石均匀分散并部分暴露在PVP纤维上,促进了稳定骨架的形成,调节了PVP纤维的自发收缩和降解。

DOI:10./s---4

4.Nat.Commun.:重构高度缺电子金属-金属氧化物以提高酸性析氧反应的稳定性

使用静电纺丝方法在由石墨碳层(IMO)嵌入的由Ir(Rh、Au、Ru)-MoO3组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上引入缺电子金属。

具有缺电子金属表面(Irx+;x4)的IMO在10mAcm2下表现出仅为~mV的低过电位,并且由于MoO3上金属的高氧化态,在酸性介质中具有出色的耐久性。

研究表明,通过创建缺电子表面,这些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催化性能,并为指导其他金属半导体纳米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通用的独特策略。

DOI:10./s---0

5.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Nat.Mater.:静电纺渗透性超弹性液态金属纤维毡构建可拉伸电子器件

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可拉伸的导体,它是通过简单地将液态金属涂覆或印刷在静电纺丝弹性体纤维垫上而制成的,并把这种可拉伸的导体称为液态金属纤维垫。

液态金属悬挂在弹性纤维之间,自组织成横向网状和垂直弯曲的结构,同时提供高渗透性、延展性、导电性和电气稳定性。

态金属纤维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对全向拉伸的智能适应性超过%的应变。LMFMs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同时实现超高导电性、超高Q值、超高应变、高生物相容性和高渗透性的材料策略。

DOI:10./s43---3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2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