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优势 >> 中科院公布5个深海新物种,地球到底在经历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8月1号对外公布了5个新发现的海洋物种,目前新发现的物种大多都在此前难以勘测的深海领域,由于技术的突破人类已经探索了海洋95%以上的区域,深海区域的生物有一套特殊而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些高压而黑暗的区域中能发现完全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生物,下面来看看这5个新发现的物种到底是什么吧。
1、海洋所镖毛鳞虫
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米深的岩石上发现了这种毛茸茸的海鳞虫,体长约有6~7厘米,浑身长有金色鱼叉状刚毛,虽然海鳞虫的样子看起来并不友好,但它们是以食腐或者细菌为生的。
2、海洋所长茎海绵
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米深的岩石上发现了一些白色的长茎海绵,这种蘑菇状的海绵有厘米高长有多个分支,属于松骨海绵目、花骨海绵科。
3、海洋所三歧海牛
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米深的位置发现了这种粉红色的海蛞蝓,它们是以红珊瑚为食所有身体呈红色,这也是首次在西太平洋发现深海蛞蝓物种。
4、海洋所异胸虾
到达卡罗琳海山~米的位置发现了伴生在柳珊瑚上的新型铠甲虾,这种铠甲虾长有细长的步足和螯足,体长约有18厘米,浑身排列有细小的刺,属于十足目、异胸虾科。
5、海洋所紫柳珊瑚
到达卡罗琳海山米深的岩石上发现了珊瑚新物种,典型的扇形结构呈现炫丽的亮紫色,目前把它归类于珊瑚纲、软珊瑚目、紫柳珊瑚科中。
在西太平洋米的区域发现新物种意味着再往下可能还有新发现,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在米左右,虽然人类的深海探索技术已经能下潜到马里亚拉海沟底部,但深海探索依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项目,前不久纽约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关于地球物种大灭绝的论文,认为地球每年物种灭绝的速度超过了新生物种的数量,这种情况尤其在陆地上更为明显,南美洲的原始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退,导致了雨林中许多物种甚至还没被发现就已经消失。
如今发现的新物种大多生活在人类未涉足的深海区域,海洋中未被发现的新物种占据了绝大多数,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几种陆地新物种都是在海洋中的小岛上发现的,其中在加勒比海的蒙特塞拉特群岛上发现了一种黑鬣蜥,已经是极少数未被命名的大型新物种,由于岛上属于火山活跃地带,这种黑鬣蜥可能是在特殊环境下进化出来的,地球上的物种依然是跟随环境不断进化的特点。
我们很难体会到地球是不是正在经历物种灭绝,不过物种变化的速度显然比以前要快了很多,今年在澳大利亚新发现了多种跳蛛或许就是证据,这些不会结网的跳蛛在此前并没有如此炫丽的外表,如今澳洲的气候正变得越来越炎热干旱,跳蛛进化出奇怪的外表是为了吓退更多的天敌,这些小小的跳蛛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地球环境改变的同时也会催生出新物种的诞生。
虽然人类的探索已经遍布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但地球上的物种依然有许多未被发现,科学家认为在更深的海域和地底深处有更多未被发现过的物种,地球地表的物种确实在不断减少,但这或许只是地球生态系统轮回的一种体现,此前地球经历过六次物种大灭绝都会诞生出更先进的物种,从今年公布的新物种的特征上就能看到这些变化,是否地球的生态系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