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如何做才能成功戒烟,或者减肥意志力不重要

发布时间:2024/1/22 12:59:33   
韩雪说自己在年学英语时,每天要抽出三个小时写作业,一年天没有一天找过借口不完成作业。在年的《声临其境》中,韩雪用英文配音《海绵宝宝》,她的英文流利程度和音色,惊艳了现场的所有人。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要是也有这样的意志力,英语早就学好了。自己立的flag,总实现不了。如果人们都能按自己的意志行动,就不会有烦恼了。一、为什么我们不能依循自己的意志进行自我管理有人说:听过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想管理好身材,就要管住嘴迈开腿。但是面对美食诱惑,总是宽慰自己先吃完这顿再减肥。想让自己更健康,就要远离吸烟。但是兜里还有一盒好烟,还是等抽完最后一盒,再说戒烟吧。心想事成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人类的非理性让“心想就能事成”的概率变得很低。1.自动化思考人类有一个特有的思考方式:自动化思考。顾名思义,这种思考是人们在无意识时,大脑自己做出的思考,并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比如早晨到公司,一个平时关系很好的同事和你擦肩而过却没打招呼。你心里就会想: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他了...有调查显示,我们每人每天都会产生次的自动思考,并且绝大多数思考的结论都是负面的。虽然这些思考并没有经过严谨地分析论证,但我们对这些负面信息深信不疑。并且导致我们的情绪受到不良影响,出现了各种问题。就像一个开始戒烟的人,第一天坚持住了,第二天忍不住吸了一根。于是,这个人陷入自责,自动化思考就认为“自己意志力太薄弱了”,甚至“就是因为我意志力薄弱,所以直到现在也一事无成”。这种负面想法不断恶性循环下去,增加了戒烟的难度。其实冷静想想,事实也仅仅是“吸了一根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不必因此自我打击。2.贴现因子贴现因子源于金融学中的“贴现率”,因为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如果想把未来的现金提前折算到手,就需要利用贴现率打个折扣。后来,这个概念引入到行为经济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内曼教授曾说:人类过于在意损失,可能会舍弃获得更大利益的机会,而选择眼前的利益。在股票市场,想赚钱只有一条路:及时止损,并且让利润奔跑。但是在真实市场中,绝大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比如,有人熬了很长时间等股票回本,却又赶快卖掉;或者在股票的上升初期,赚到一点小钱就急于落袋为安,后来发现又涨了很多,才后悔地拍大腿。同样的,吸烟的人都知道长期吸烟有害健康,患肺癌的几率提升很多。但是吸烟在短期内可以带来精神放松。这个对人们的吸引力更大,所以戒烟很难。3.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会计学术语。它本意是指之前发生的、但与当前的决策并无关系的成本。从理性角度来看,做决策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未来的收益,而不考虑已发生的费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沉没成本都是不可收回,也不能再改变的成本。比如,我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恋爱分手的人们会犹豫不决,就是因为他们不想浪费之前交往时付出的感情和时间。虽然知道彼此已经不合适,但还是无法干脆地转身离开。当我们面对一些失败时,与其一直纠结在自己的想法里,不如看清现实,采取对未来最有利的行动。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二、行动分析学:想做成一件事,行动比意志力更能发挥作用人是非理性的。由于各种认知偏差,导致我们很难依循自己的意志来采取行动。于是,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斯金纳提出了“行动分析学”。在判断时,一个人不受任何情感或者大脑的干扰,只以“行动”作为唯一标准,用行动反作用于意志和认知。斯坦福大学曾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把4岁的小朋友带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告诉他们现在可以吃掉这个棉花糖,但是如果能等到15分钟之后再吃,就能得到双倍的棉花糖奖励。经过12年的追踪调查,那些能坚持15分钟的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优秀。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优秀的孩子从小展现了更强的意志力。但是,意志力对大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更何况是仅仅只有4岁的孩子呢。通过仔细分析摄像头拍下的画面,研究者发现了一些行为特点。这些坚持了15分钟的孩子采取了不同的行动,来努力进行自我控制:有的孩子用手捂住了眼睛;有的孩子把棉花糖当成一个玩具玩了起来;还有的孩子夸张地摆弄起自己的头发来分散对棉花糖的注意力。这些孩子都通过有效的行动,最终得到了好的结果。通过“行动分析学”的分析,可以发现行动比意志力更能发挥作用。比如“破窗理论”。破窗理论是说,一栋楼房中有一个窗户的玻璃破了,如果没有及时修理,那么它在无形中就告诉周围的人,这栋楼的管理很不完善。随后,这里就会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久而久之,周围的环境和治安都会恶化。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由此受到启发。他为了降低纽约的犯罪率,采取了一系列美化市容市貌的行动。比如清除地铁涂鸦、修缮公共设施、清扫垃圾。结果这个方法收到奇效,纽约市的犯罪率大幅降低。我们希望达成目标,而不是为了展现意志力。只有不断重复有效的行为,就能发挥作用。三、如何做到坚持,成为行动的巨人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做得更好。比如变得更健康、学会某种心仪的技能或者改正某些缺点。但是每个人也都苦恼过“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到”。那么,如何才能坚持有效的行动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行动是受“结果”影响的。我们可以把一件事分为三部分:前提、行动和结果。比如,有个朋友请你吃点心,这是一个前提。那么,你的行动就是吃了点心。但是,如果只有前提,是不能让行动坚持重复的。假如点心并不好吃,你就不愿意再吃了。只有点心很合你的胃口,你才会自愿自发地重复这个行动。其次,找到一个成就感,或者创造一个成就感。假设我们想改掉一个坏习惯,但是只有一开始做到了,之后又倒退回去。这就会让人很沮丧。这时,我们要注意“开始”和“坚持”是两回事。开始后,发现坚持不下去了,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我们可以把“开始的目标”,变成“立刻得到的目标”。就像跑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天跑五公里,可能过几天我们就会因为各种借口开始逃避。但是如果把目标定为“每天跑步加走路半小时”,就是一个可以立刻得到的目标。当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发现“我也可以做得到”,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形成正面激励。另外,增减前提条件,寻找替代结果也是一种好方法。我们的目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减少某种行为,一种是希望增加某种行为。当我们要减少行为时,可以从减少前提、寻找替代结果入手。比如戒烟时,不随时携带香烟,不和吸烟的人接触,就能通过减少前提来减少发生的概率。同时,吸烟的结果也可以找一个替代方案。想精神放松,可以选择喝一杯茶、含一颗话梅,或者做个深呼吸冥想。当我们希望增加行为时,就可以增加前提来提高发生的概率,多设计几个能立刻得到的目标。假设我们想跑步锻炼身体,可以先给自己买一双又贵又漂亮的运动鞋,再找朋友来一起跑步,相互监督。在每次跑步结束后,可以发个打卡记录。这样,在朋友们的鼓励下,跑步的行动就不知不觉坚持了下来。生活中不缺“思想上的巨人”,哪怕再微不足道的小目标,也需要真正行动起来。讲究方式方法,告别错误认知,一切从行动开始。参考资料:《从行动开始》[日]石田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9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