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市场 >> 派大星繁殖有一套,没想到海绵也这么能生
最近海星因为泛滥和供不应求问题频频上热门,蝌蚪君第一时间就为大家找来了海星的"道烹饪方法"(传送门)。海星是一种很好看又很特别的海洋生物,它除了长得像星星,还拥有超强的再生能力,繁殖方式也不止一种。在海洋里,还有一种动物的繁殖方法也很特别,它就是海星的好基友海绵,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海绵这种生物以及它的繁殖方式。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图片来源《海绵宝宝》动画片1被当成植物的动物海绵宝宝属于一类非常神奇的动物——多孔动物。这种可追溯起源到数亿年前的动物,是后生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原始到不像动物,更像植物。多孔动物,顾名思义,身上有很多孔。多孔动物的另一个较为通俗的名字是海绵。别看动画片里的海绵宝宝整天蹦蹦跳跳,到处“嘚瑟”,现实中的“海绵宝宝”虽然属于“动”物,可是却完全不能动,因为海绵没有进化出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只能附着在海底的礁石和珊瑚上。海绵会产生一种酸性物质,分解珊瑚、礁石,并不断向下生长来扎稳“脚”跟,像极了植物。有一种海绵叫作穿贝海绵,它们往往附着在珊瑚上,不断向下腐蚀、扎根,并最终“吸干”整片珊瑚礁,导致珊瑚礁死亡。穿贝海绵,外表甚至有些妖艳既然不能动,那海绵自然也无法捕食。那么海绵靠什么生存,难道是靠喝西北风吗?是的,海绵就是靠“喝西北风”活着。海绵的进食方式正是“喝西北风”。海绵的身上长着很多孔,海绵获得维持生命的营养的方法是:任海水从孔中流进流出,在这个过程中,海绵和海水接触的细胞直接从海水中吸收营养物质。海绵进食,蓝色箭头表示海水流向海绵作为动物却不会动的特点,使得海绵看起来太像植物了,所以,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前,人们也一直认为海绵是植物。
后来有了显微镜,人们发现海绵并没有细胞壁,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更符合动物的特征,这才把海绵归到动物一类中去。
2繁殖有一套作为动物,海绵实在是太原始了。身为多细胞生物,海绵的细胞之间却依然保持着独立,没有形成任何的组织或器官,更像是由一堆单细胞生物组成的几何体。因此,其他动物有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等等等,海绵一样都没有。也因此,海绵和动画片里的海绵宝宝一样,不管经过怎样的蹂躏,都不会死,甚至生命力会更加旺盛——如果你将海绵粉碎,你会发现,被粉碎的每一块碎海绵都可以再生出完整的个体!由于再生之后的每个个体都独立存在,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海绵的一种独特的“繁殖”方式。当然,海绵还有比较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那就是在低级动物中比较常见的出芽生殖。(出芽生殖:从母体身上直接分离出幼体,成为新的个体,是一种较为低级的繁殖方式)
出芽生殖除了无性生殖,海绵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即从孔中向水里排出精子和卵子,倘若运气好,就能遇见其他海绵的精子、卵子。为了避免发生“伦理问题”,海绵会有意错开自己的精子和卵子的成熟时间,以防止发生自体怀孕,出现“克隆海绵”。
3各种各样的“海绵宝宝”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海绵种类有一万多种,并主要分为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和寻常海绵纲。钙质海绵纲,拥有碳酸钙形成的骨针,而其他海绵的骨针是硅质的,造型多呈刺状,看起来很像珊瑚。钙质海绵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白枝海绵。白枝海绵六放海绵纲,骨针呈六轴辐射状,并最终呈网状形态。六轴辐射状的骨针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偕老同穴”。偕老同穴“偕老同穴”因其造型很美观,像玻璃,因此也被成为“玻璃海绵”。这些美丽的“玻璃屋”可为如虾类等一些小动物提供安身之所。即使在死后,也常常会保持完好无损。那么,这种海绵“偕老同穴”的美名又是哪来的呢?原来,在这“玻璃屋”中,有时会生有一雄一雌一对俪虾。这对俪虾自幼便在这玻璃屋中生活,身体长大后却无法逃出玻璃屋,只得同自己的“青梅竹马”一起,靠吃“偕老同穴”的排泄物生活,直至死亡,用生命成全“偕老同穴”的美名,如果不知道真相,还真觉得有点浪漫,蛮有诗意。一对俪虾而“寻常海绵纲”,就是既不属于钙质海绵纲也不属于六放海绵纲的海绵,比如群海绵目、星骨海绵目、砂皮海绵目、真海绵目等。海绵中95%的种类,都属于寻常海绵纲,这也是其得名的原因(命名的方式好随意)。显然,寻常海绵纲是多孔动物门中最大的纲。寻常海绵纲里有许多种各具特色的海绵。比如,蜂窝海绵,因外观长得像蜂窝而得名,可以用来洗澡、洗脸、化妆。蜂窝海绵再比如,没看出来哪里惊慌、哪里秽色的——惊慌秽色海绵。惊慌秽色海绵,图片来源biolib以及,前面说过的杀伤力很大的穿贝海绵。穿贝海绵所以,海绵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存在,和海绵宝宝一样。下次再看海绵宝宝的时候,相信你会想到上面说的这些。审核专家:李维阳,知名科普博主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心与纸
向左滑动,查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媒体传播体系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