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23/2/21 15:32:27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依据生命特征辨别常见的生命现象:由小长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性。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直接影响生物)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亚马逊流域的瓶子树贮存水分、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3.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亚马逊流域的瓶子树改善气候、蚯蚓改良土壤、“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赤潮和水华。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旋转可以得到虚像),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物像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

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要把视野中偏的物像移动到中央,只要把载玻片往物像偏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了。

2.第一次观察到“死细胞(细胞壁)”: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

3.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成功的标志: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4.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擦→滴(植物:清水;动物与人:生理盐水)→取(材料要求:薄而透明)→浸→展→盖(避免产生气泡: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染(后吸)→看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单一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对照原则)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等量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必要时通过多次重复实验修正认识。

3.多次重复实验(增加重复次数)的目的: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实验材料数量(如种子数量一般要10粒及以上)不宜过少的原因: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第一次观察到植物细胞: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2.观察实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取材位置:紫色的鳞片叶外表皮(内表皮细胞是无色的,不易观察;外表皮细胞因液泡中含有色素而呈紫色,适合实验观察;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大小:长宽约为0.5cm;载玻片中央滴清水;染色用碘液。

3.生物绘图要求:用细线勾勒轮廓、用疏密不等的点分出层次、画水平线写出结构名称、在所绘图形正下方写出图名。

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可以说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5.液泡(含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使枫叶变红、花瓣呈现不同颜色、水果有滋有味、切开洋葱等有刺激性的物质存在于液泡中。

二、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第一次观察到动物细胞: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2.观察实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取材位置:口腔内侧壁;方法:用牙签稍钝的一端轻轻刮;

用凉开水漱口的目的: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用稀碘液染色。

3.人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有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4.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三、细胞分裂与分化

1.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体积增大而由小长大。

2.细胞分裂(识别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示意图)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各种组织的形成都是建立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的。

3.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如茎尖、根尖,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组织(如表皮,保护作用)、营养组织(如叶肉、果肉,营养作用)、机械组织(如叶柄、树皮中的纤维,支持植物体或者承受机械压力)、输导组织(如导管和筛管,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4.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单细胞生物

1.草履虫:形状像倒转的草鞋底,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或水沟中,主要食物是细菌和单细胞藻类,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主要结构有表膜(细胞膜,呼吸和排泄)、细胞质、细胞核(一大一小),附属结构有食物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伸缩泡(两端各一,排泄废物和多余水分)、纤毛(运动)等。

2.变形虫:生活在池塘或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食物主要是单细胞生物,主要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附属结构有食物泡、伸缩泡、伪足(由细胞质突起形成,不仅具有运动功能、还具有围住食物完成摄食的作用)等。

3.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应用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1.绿色开花植物有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1.种皮(保护内部结构,防止机械损伤和病虫害入侵,减少水分丧失)

种子结构子叶(贮存营养)

(观察实验)胚胚芽─→茎和叶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豆芽的食用部分主要由胚轴发育而来)

胚根─→根

胚是新植株的幼体。大豆、花生等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组成,营养物质主要贮藏在子叶;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实际上是果实)主要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营养物质主要贮藏在胚乳。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内在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

(1)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2)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3)偶然发现残损的种子能够萌发,原因可能是只是种皮或子叶部分缺损、胚仍有生命力。

二、植物根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观察实验)

成熟区(有根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伸长区─→使根尖伸长

尖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保护带土移栽的目的:避免损伤幼根和根毛

2.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伸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3.根生长的主要部位(最关键的部位)是根尖的分生区,生长得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三、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水稻的需水量比玉米、高粱、小麦多。

2.吸水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失水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实验现象:将一株幼苗的根插入盛有10%食盐水的纸杯中,一段时间后,茎叶会萎蔫;

然后放入盛有自来水的纸杯中,一段时间后,茎叶会硬挺。)

3.多种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实验现象:施氮肥培养的番茄幼苗长得粗壮高大、颜色鲜绿,

只浇自来水培养的番茄幼苗长得细弱矮小、颜色发黄)

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使得硕果累累;

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

四、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1.枝芽发育成枝(或茎)和叶,花芽发育成花。

2.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观察实验):树皮(内侧是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占比较大)、髓(贮藏营养)。

草本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没有形成层。

3.实验:茎的输导功能

①只有木质部被染红,茎纵切面上的许多红色线条就是导管;

②节瘤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有机养料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向下运输时受到阻碍,大量积累在缺口上端而形成。

韧皮部里的筛管具有输导有机养料(从上往下运输)的功能,

木质部中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和无机盐(从下向上运输)的功能。

五、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1.观察实验:花的结构。

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花生的结构:“麻屋子(果皮)”、“红帐子(种皮)”、“白胖子(胚)”。

3.果实:小麦子粒、玉米子粒、葵花籽、食用水果;种子:豆类、西瓜子、杏仁、芝麻。

4.果实里有许多种子的原因:子房里有很多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桃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的原因:子房里原来有两个胚珠,一个退化了,剩下一个。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二、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

2.叶片的结构(观察实验):

(1)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陆生植物一般下表皮气孔多些)。

透明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围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

(2)叶肉:叶片正面(上面)比背面(下面)绿色深的原因:

靠近上表皮的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靠近下表皮的海绵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3)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3.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秋天低温使叶绿素减少而变黄)

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所以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叶绿体(光能→化学能)、线粒体(化学能→释放,如转化成热能等)都可看作能量转换器。

探究实验:

1.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步骤:①暗处理(使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或耗尽)

②部分遮光(目的:对照实验,变量:光)

③照光

④取下纸片

⑤酒精脱色(去除叶绿素,酒精溶液变绿)

注意小烧杯中装酒精、大烧杯中装清水。

⑥滴加碘液(原理:淀粉遇碘液变蓝)

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呈黄白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结论: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并且能够产生淀粉)

2.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检验氧气的方法:插入带火星的细木条,如果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试管内有氧气。

现象: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能够重新燃烧起来。(原理:氧气能够助燃)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氢氧化钾溶液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实验现象:盛有清水的大锥形瓶中的叶片滴加碘液后呈现蓝色,

盛有少量氢氧化钾溶液的大锥形瓶中的叶片滴加碘液后呈现黄白色。

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被称为“气肥”。(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到0.5~0.6%时,光合效率显著增强。)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苹果、香蕉等植物的果实,贮藏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酒味,是因为果实内部的细胞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果。

探究实验:

1.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的目的:为了避免新鲜蔬菜的光合作用对本实验的干扰。

实验现象:装有新鲜蔬菜的袋中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装有烫过蔬菜的袋中气体不能。

实验结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验证缺乏氧气的方法:伸入燃烧的小木条,小木条上的火苗立即熄灭,说明瓶内没有氧气。

实验现象:把燃烧的小木条伸入放有新鲜植物的锥形瓶中,立即熄灭;

把燃烧的小木条伸入放有烫过植物的锥形瓶中,继续燃烧。

实验结论: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

土壤板结、水涝的危害:抑制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生长。

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增施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

2.植物呼吸作用影响因素: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的方法:减少氧气供给、降低温度或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第7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动物与人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这些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称为生物圈。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相对平衡)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叶片上表皮气孔较少、深秋大多植物落叶、移栽植物修剪枝叶的目的:减少蒸腾作用。

三、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森林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

常见的具有环保作用的树种: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4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