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市场 >> 长沙市城市建设院士专家为长沙城建高质量发
陈焕明肖日凡李霜
长沙素有“山水洲城”美誉,城市依水而生、傍水而建,水赋予了长沙独特的地域形象和精神内涵。城市水环境治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28日,“城建大讲堂·城市水环境治理论坛”在长沙举行,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及市直部门相关负责人等余人齐聚一堂,围绕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城市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等展开深入探讨,共话排水行业新挑战与新机遇,共谋新时代下排水行业发展新路径,共同提升长沙城市建设品质。
院士专家成长沙城建高质量发展“智库”
今年5月,长沙市城市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作为首位院士入站,该站成为长沙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高端“智库”。“城建大讲堂”是长沙市城市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重要活动载体,旨在构建城建行业技术交流平台,是长沙城市建设中的日常学术交流活动。
28日举办的“城市水环境治理论坛”是“城建大讲堂”今年举办的第二场主题论坛,由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长沙市城市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主办,长沙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前期研究中心)、长沙市城区排水事务中心、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
论坛由聂建国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住建部城建司原副司长章林伟,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建国,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给排水与环境工程设计部部长冯强分别作主题演讲。专家们结合长沙城市排水建设改造现状及国家政策法规、行业要求,以及排水提质增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黑臭水体治理措施及对策、雨水排水口出流污染辨析和治理之道、污水提质增效技术路径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长沙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这几年,长沙市民真切感受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这主要得益于长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以系统思维抓污水治理,按照全流域全过程治理理念,统筹抓好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深入推进湘江治理和保护“一号重点工程”,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和明显提升。
一手截污,一手治污。在全面完成主城区个排口截污工程的基础上,市住建局近年又狠抓重点水系排口长效截污,对“一江六河”流域、25个重点问题排口整治实行挂图作战,实现旱季无污水直排下河。同时,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80亿元新改建污水处理厂13座,日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年处理污水6.4亿吨,污水处理率98.3%,出水水质均达到或优于一级A标准。到去年底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97座、日处理能力达32万吨,实现建制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岳麓山下,曾经的黑臭水体后湖如今已成为“网红”之地;圭塘河畔,曾经的“龙须沟”如今变为生态景观带。近年来,长沙大力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投入20.58亿元,完成城区24处88个项目整治,成为全国第一批城区黑臭水体治理达标城市,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得到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察组充分肯定。同时,长沙还在望城区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该区27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专家观点
希望更多人投入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任南琪(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海绵城市建设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我国各个城市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一项工作。”任南琪在论坛上作了《海绵城市理念与黑臭水体治理措施》专题报告。
任南琪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这一工作,提出要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指导思想建设海绵城市,以应对我国目前存在着的“城市病”导致的城市逢雨必涝、水体安全、水资源匮乏、饮用水水源等各方面问题。他认为,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弄清三方面问题:一是理念的问题,二是科学规划的问题,三是一些工程技术需求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基于流域、汇水区域综合规划与整治才能把城市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彻底解决。”任南琪说,在规划中必须遵循以自然为先导、循环为关键、功能为切入点,即要具有自然的、循环的、功能的特点。
任南琪提出“城市水循环4.0版”的概念。他认为,从工程技术来说,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暴雨径流管理问题、黑臭水体治理问题以及污水处理问题。为此,必须建立“源-厂-网-河(湖)”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建设与管理。在“互联网+水系统”的模式下,需要建立基于水资源与水安全的水量管理、基于水环境与水生态的水质管理,实现水质、水量管控及应急决策的智慧水务。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工程技术方面有很多的需求,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而且投入其中。特别是我们现在需要一批从事市政、环境、生态、景观及水利方面的科学家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把海绵城市建设得更科学、更规范。”任南琪说。
实行统建统管,形成黑臭水体治理合力
章林伟(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住建部城建司原副司长)
“水体黑臭的成因涉及规划、建设、管理等,治理黑臭水体需要以科学发展方式解决排水系统碎片化的问题,建立‘源-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与网格化管理。”章林伟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之对策》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他首先列出一组数据: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截至年底,污水处理厂座,处理能力1.57亿立方米/日,排水管道63.3公里,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但污水厂进水BOD浓度却在下降。
“近几年,我国黑臭水体治理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旱季变清、雨天反弹的现象普遍存在,雨天合流制溢流污染、雨水径流污染没有解决。”章林伟说,工业污废水偷排现象屡禁不止,城郊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运管碎片化,各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责任不清,这些都是水体黑臭的原因。同时,河流湖库水体自身由于污染、流动性差、富营养化等导致水环境容量低,水体自净能力差,水生态的平衡不稳定,也容易黑臭。
最后,章林伟提出了黑臭水体治理的对策:首先是以水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合理制定污水厂出水标准,从规划、系统方面总体编制治理方案;其次是提质增效,尽量雨污分流,分流有困难的区域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提高污水厂进水BOD浓度,修复管网病害、排查雨污水错接漏接、降低管网运行水位等;最后是推行“源头-网-收纳水体”一体化管理,实行统建统管,以市场机制优选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团队,明确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
黑臭水体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
唐建国(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唐建国指出,排水口雨天出流污染成为城市水体“下雨就黑”的根本原因。他解释,雨水(合流)管“满管流”高水位是入渗地下水、倒灌河湖水、混接污水所致;其污染源主要有管道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带来的沉积污泥的清出难、雨水口接纳路边污废水以及路面雨水径流“冲洗地板”带来的污染等。
唐建国提出,雨水排水口出流污染解决对策为“五做”:一是做实管网大排查,找出外水“漏洞点”;二是做实“堵漏洞”,拒绝外水进入管道;三是做实改混接,拒绝污水进入雨水管;四是做实清污泥,拒绝污泥进水体;五是做对“海绵措施”,削减径流在源头。
通过借鉴纽约、费城等城市水系规划的做法,立足国际视野,唐建国指出,单一的灰色设施解决不了雨水排水标准提高和出流污染消减问题,而必须做到“四要”:一要挖掘好现有设施能力;二要与水利设施、除涝设施、水系调度紧密结合;三要把“海绵措施”做对了,发挥绿色措施作用;四要多部门携手共建。
管网效能提升是治污关键
冯强(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给排水与环境工程设计部部长)
“管网效能提升是污水提质增效工作的关键。”冯强认为,在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有和无后,如何实现污水处理设施效能的好和优,是当前污水提质增效工作的关键,是实现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的基本保障,而实现排水管网效能的修复和提升,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冯强介绍,排水管网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目前普遍存在系统短板明显、功能标准偏低、运行维护低效等问题。旱季管网渗漏、系统高水位运行、污水进水浓度低,同时雨季溢流污染严重、水体黑臭反弹,这都是当前水环境治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开展管网系统效能的修复和提升工作?冯强说,首先是开展好排水管网的功能及病害排查工作,摸清家底查清问题,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切实制定好相应的技术工作策略。其次需结合水环境治理标准,科学编制好相关治理规划,结合实施条件和阶段目标,按流域按水系制定好“一河一策、一厂一策”,近远结合、综合施策、系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