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市场 >> 深圳市光明区打造科学课堂敲响科创快板
从教7年,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科学教师符伦辉近来正面临教师生涯的一次新挑战。
为促进科学普及,光明区正着力打造两门区级科创课程——“发明创新”和“人工智能”课。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科创教师积极参与。
“以前我更多是指导小部分学生参赛,用的是导师制个性化指导方式。”应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开好科创课,符伦辉感到困惑。
区里组织的“光明区项目式学习之人工智能社团课程培训”,给他送来“及时雨”。
“专家们的讲座先为创新教学打好理论基础。”培训第一天,符伦辉聆听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罗夫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博士华子荀分别作的《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课程与核心素养导向的创新教学》《信息科技新课标下人工智能教育理念与方法》讲座。“我认识到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重要性,初步学习了‘教育模式创新第一性原理’模型”。他说。
“接下来三天,企业的多名老师轮番给我们授课,我们迅速进入实战演练。”听完讲座后,他和其他35名学员分成九个团队,进行人工智能课程项目式学习。百思未来课程研发中心黄智贤等教师分享了初级课程的设计逻辑,系统讲解树莓派和视觉识别技术知识,为教师教学搭建“脚手架”。
符伦辉和组员围绕项目中的驱动问题,充分运用授课老师搭建的支架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方案、编程实践,成功搭建出智能家居和智能停车场两个模型。“最后我们还要完成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这5天封闭培训真的是收获满满,迅速掌握了项目式学习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开展人工智能社团活动的能力”。他说。
“科学课堂应成为普及孩子们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光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汉波说,光明区正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师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力度提升教师科创教学能力,促进项目式学习在全区范围中小学有效落地。
光明区邀请高校专家、企业导师等,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普及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光明区还开展科创教师梯队培养,通过实施科创名师锻造规划、成立科创名师工作室等,打造高素质科创名师梯队。
“我区科创教育既抓基础普及,也重特色亮点。”黄汉波说,光明区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着重培养一批科技教育类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年9月,光明区少年科学院成立,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也在光明区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挂牌成立光明区少年科学院分院,共同推进区域创新人才成长。
去年11月至今年4月,光明区开展第一期光明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研训和小课题指导活动。光明区少年科学院科创导师对小院士小课题进行立项、中期检查和组织结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员深入学校,对小院士的课题一个一个深入指导。”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与科创教学研究部副主任何斌介绍说,目前第一期26项小院士小课题研究已完成,共评出20名优秀小院士。
如何疏导雨后积水,避免城市内涝?在光明区少年科学院的组织下,公明中学学生李子木与组员立项《城市雨后积水疏导和利用问题探究》课题。在学校教师王美兰和何斌的指导下,他们使用水循环处理改进蓄水材料,设计出海绵城市模型和雨水疏导储存设施。
李子木说,从开题到结题,这个过程极大提高了他的科学素养,“我需要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论证分析、得出结论,掌握了开展研究的严谨科学方法,还形成了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意识”。
为奖励优秀“小院士”,今年暑假,光明区组织贵州暑期研学实践,开拓其视野。李子木参观了贵州的地质博物馆、国之重器“天眼”,还去到中科院地化所,参加月球相关讲座。“在参观科学伟人事迹中,我学习到坚定不移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这些精神将会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支撑我奋发向上、勇攀高峰。”他说。
近两年,光明区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主流赛事,在诸多赛项中,光明区获奖数量均位居深圳市前列,部分项目甚至撑起了深圳的“半壁江山”。年和年,在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光明学子表现亮眼,分别获得4金4银和5金4银的好成绩。
今年3月,在第37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光明学子大放异彩,在获奖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该区共获得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科幻绘画一等奖2个。光明区实验学校学生邓佳航作品《多功能扳手——基于“蜂巢”仿生原理的活性外形自适应扳手》获得广东省科协主席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赛。在8月结束的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赛中,公明中学麦伟聪等同学的《无双手残疾人专用鼠标》夺得发明类全国金奖、初中组全国冠军,也是本次赛事广东省中小学获得的唯一金奖。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连燕纯 记者 刘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