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7月22日讯7月21日,一轮降雨后,武汉出梅。“经历了今年梅雨季连续八轮降雨后,心里更有底了。”钢城二中校长李培根照例在雨后的校园内转悠,“原来下雨必须穿套鞋,现在小雨不湿鞋,穿皮鞋都可以,雨一停,地面就没有水了。”钢城二中建于年,位于青山区建设十一路,学校地势较低,以前只要一下大暴雨,经常被淹。年9月,学校实施海绵化改造,年5月完工。“原来,只要到了梅雨季节,我在家里根本坐不安稳,只要一下雨,深更半夜也要打电话问门房值班人员‘淹了冇’。十有八九会听到‘快淹了’,经常凌晨往学校赶。”李培根说,海绵改造后,学校再没有淹过水,他开始放心了。钢城二中校园内,这片花箱的地下是雨水调蓄池。记者陶常宁摄李培根指着人行道和停车位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这些地方铺的都是透水砖,雨水可以经此流入地下收集管网。主路旁边铺设了一排鹅卵石,下面有一层碎石,一层渗管,上面打了很多孔,下面是透水层,雨水通过孔洞渗透到管里去,留住了一部分雨水。“不让所有水直接流入地下管网,这些雨水收集后,通过过滤可以浇灌绿植。”雨水收集系统,下雨时楼顶屋面的水流下来,通过这个容器,可以留存过滤雨水,收集的水可以用来洗拖把,循环利用。记者陶常宁摄这些过滤收集的雨水去哪儿了?在校园花箱地下,建有一个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调蓄池。平时下雨,水通过管网流入调蓄池,当需要浇花、浇灌绿植时,通过泵房把水抽上来。“学校浇花基本用的是调蓄池的水,如果没有这个蓄水池,就要接很长的管子浇水,一不方便,二是浪费水。”“这就是海绵的作用之一,当雨特别大时,可以收集水,减轻市政排水管网压力,形成错峰排放。”该海绵改造项目工程负责人说。暴雨过后,太子水榭小区内的水很快消退。记者王慧纯摄同样的变化也出现在了武汉海绵示范区内的小区和道路。在汉阳四新片区的老渍水点太子榭小区,物业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一下大暴雨,小区的水得五天才能下去,水齐小腿肚子,业主不能出门。现在好多了,就算实在下大了有渍水,半天也就退了。”在武昌临江大道,一场暴雨过后,记者看到路面无积水,车行、步行井然有序,市政建设集团临江大道项目施工负责人李焕兵介绍,人行道上全部使用了透水铺装,雨水通过透水基层汇入渗管,再直接排入雨水口,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他表示,这条路的排水改造也是一大难点,老城区地下管线复杂,他们改造10公里排水管道花的时间跟后期做路面差不多,“我们精益求精地做,今年汛期几场大雨过后,这条路的排水能力经受住了考验。”(记者韩玮陶常宁王慧纯通讯员武建成小溪刘元海)链接新建小区都要落实海绵设计理念今年武汉建成区2成将变“吸水海绵”两江交汇处、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地势低洼,常年洪水位高于城市地面高程,为了破解丰水城市外洪内涝的系列“水问题”,除了排水泵站建设,打通城市排水骨干通道外,武汉还打出“组合拳”,实施城市“海绵化”建设改造,增强城市的“水弹性”。武汉市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站负责人介绍,年到年,针对易渍水点和区域,弄清雨水路径,全市共划定了个汇水分区,完成青山和汉阳四新两大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38.5平方公里的面积实现“海绵化”,个项目涵盖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城市港渠水系等四大类,有效消除6个历史渍水点和3条黑臭水体,改造6余个生态停车位。目前,全市正强力推进罗家港、三角湖、后官湖、中法生态城等汇水区建设,结合黄孝河、机场河、南湖等河湖整治,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同步推进,确保今年完成海绵城市建设56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的20%变成“能吸水的海绵”。市城建局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处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实际上是源头减排,将雨水就地存下来,慢点流走,并对初期雨水实施净化,减轻市政管网负担,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对应的是24.5毫米的日降水量。“海绵的建设更多的是让‘小雨不湿鞋’,减缓内涝,有效消减面源污染,城市热岛有缓解,对于城市的防涝排渍能起到10%的作用,遇到大雨还是主要靠城市泵站、地下管网等排水防涝体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