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深圳实践坪山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

发布时间:2022/5/3 16:32:39   
北京酒渣鼻医院哪个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117/8598818.html

获得奖项:“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项目类型:市政规划类

编制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09.01~.06.29

项目背景

深圳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轴和深港门户区域,是深圳乃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带。深圳湾滨海湿地系统无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以及滨海休闲带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已成为展示深圳现代滨海生态城市魅力和形象的城市名片。

但受制于城市内湾自身水动力不足,以及城市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深圳湾海域面临着局部黑臭、持续淤积、水质超标、生态失衡等问题。为贯彻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改善深圳湾生态环境质量,市规划国土委组织编制了《深圳湾污染治理战略研究》。

图1-坪山区“山-城-水”生态格局及土地利用现状

未来,重塑水清岸绿的“山-城-水”生态格局,是坪山的急迫需求。为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组织编制了《坪山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实施方案》。

规划思路

针对坪山区特色与问题,提出以构建生态修复为主的“山-城-水”海绵系统为主要目标,重点针对自然海绵体的保护制定规划方案;针对坪山中心区,重点针对半月环绿廊制定规划方案,使其成为区域重要的“大海绵体”,发挥雨水径流调蓄和净化功能。

主要内容

(一)《坪山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制定了坪山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指标,构建了自然海绵体的保护与管控方案,提出了城市建设区人工海绵体的构建途径,将海绵城市核心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解至管控单元;从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四大方面构建了具体的海绵城市系统化技术方案,“灰-绿”结合布局了海绵城市设施,系统解决问题;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提出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近期建设方案;从规划衔接、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规划保障体系。

(二)《坪山中心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针对全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坪山中心区,制定了面向实施的海绵城市详细规划方案,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分解至地块,指导地块的海绵建设;优化坪山中心区半月环绿廊原有设计方案,强化海绵功能。

创新特色

(一)强化“山-城-水”生态架构,评价现有生态资源,提出管控及保护要求

自然海绵体保护方面,针对坪山区生态本底优良,但建设用地扩张致使生态系统质量逐年下降的特点与问题,利用GIS对山、水、林、田、湖等海绵基底进行分析,运用多因子叠加法进行海绵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生态敏感区域位置并提出保护及修复要求。

图2-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

通过现场踏勘和卫星影像图详细查看生态控制线、蓝线内违建情况,结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提出违建用地清退计划。针对城市规划划定的限建区和禁建区,结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制定了纳入限建区和禁建区范围的标准和机制。

图3-生态区及蓝线内建设用地分布,及与生态敏感区域位置关系

图4-建议纳入限建区和禁建区范围

(二)加强生态修复,构建蓝绿交融的海绵型生态河道

针对区内河流众多,岸线硬化比例高,河道生态功能缺失的问题,提出加强生态修复,构建蓝绿交融的海绵型生态河道。针对辖区内典型的三种现状河道岸线形式,提出六种不同的岸线建设形式,并分类提出改造策略。

(三)针对本地自然特征与建设特征,优化海绵目标

针对本地自然特征与建设特征,在确保坪山区总目标达标的前提下,采用SWMM模型辅助技术,将《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的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目标与指标进行优化调整,使之更适宜坪山本地。

(四)解决面源污染等重点问题的量化分析

在正本清源、雨污分流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雨水径流面源污染已成为坪山区河湖主要污染物来源。面源污染负荷的量化分析,对提高工程设施布局的科学性至关重要。

由于面源污染产生的随机性强,定量评估技术难度大。结合《深圳市雨水径流污染现状、迁移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等相关成果,在对用地规划充分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量计算面源污染负荷及削减量的技术方法。基于该计算结果,构建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综合治理”的面源污染削减路径,布局了“灰-绿”结合的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设施。

(五)基于模型的坪山中心区海绵城市建设多方案比选

在坪山中心区,针对其建成度高、规划新建用地有限、城市更新规模大但不确定性强的特点,基于SWMM模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多方案的比选。规划构建了五种工况模型,得知为实现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其所对应的建设路径和工作量;并考虑可实施性、经济型等因素,比选确定坪山中心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最优路径,即通过地块的源头海绵设施建设和半月环绿廊的集中调蓄,实现区域海绵城市目标。

图5-五种工况模型及关系图

(六)重点节点打造,优化坪山中心区半月环绿廊原有设计方案,强化海绵功能

由于半月环绿廊原有设计方案海绵功能薄弱,本次规划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调整方案:

(1)雨水调蓄功能优化。原有设计方案凸显景观功能,但未考虑绿廊的区域调蓄功能。经优化后,新增绿廊水面面积1.93ha,新增4万m3的调蓄规模,可承接上游2km2的雨水径流。为满足竖向要求,对原有7条排水管道及调蓄水体排出口进行了竖向调整;

(2)雨水净化功能优化。原有设计方案虽布局了湿地,但周边排水管道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本次提出加强生态修复,结合水系岸线建设雨水湿地,且雨水必须先进入湿地净化,再进入调蓄水体。绿廊内部采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

本项目探索了区级层面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即如何在市级专项规划的框架下,结合辖区自身特色与问题,针对性开展海绵城市具体方案编制的方法与路径。本项目探索的以生态修复为主的“山-城-水”海绵系统构建途径,以期为其他区域提供参考。

实施效果

(一)统筹指导了区域海绵城市技术文件和相关规划的编制

指导了《坪山区田坑水流域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年)、《坪山区海绵城市关键指标本底调查》(年)、《坪山区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达标方案》(年)等项目的编制。

《坪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年9月印发)已将本规划相关成果融入其中。其中第三章“优化生态空间”衔接本规划海绵城市空间管控相关内容;第六章“宜居生态生活”提出“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全面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打造海绵城市示范”,相关内容与本规划紧密衔接。

(二)规划明晰了近期实施路径,规划梳理的项建设项目,已纳入坪山区海绵城市近期项目库,滚动有序实施

规划梳理形成项海绵城市近期建设项目,面积共计8.8k㎡。这些项目已纳入坪山区近三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统一管理。

(三)已在余项规划“一书两证”中落实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充分引导各类项目同时规划、设计、建设海绵设施

截止年5月,坪山区已在余项规划“一书两证”中落实本规划制定的海绵城市目标与指标要求,对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设施起到很好的规划管控作用;坪山区已开展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项审查共计90余项,有效指导了海绵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四)指导了多个重大工程的海绵城市设计

规划指导了坪山河、深圳技术大学、坪山大道、坪山中山中学等30余项重大工程的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自各方面推动以来,全区已建成一批深受市民喜爱的海绵项目,包括兰竹西路海绵化改造、坪山大道雨水花园、中山中学绿色屋顶、汤坑水生态岸线等。截至年底,坪山区已新增海绵城市达标面积6.5k㎡。

(五)除上述成效外,凝炼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篇

基于坪山中心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在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发表《基于模型的深圳市某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多方案比选研究》,作为墙报展出;在《建设科技》杂志发表《深圳市坪山中心区海绵城市详细规划编制探讨》(第14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