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晚要跟大家聊的这部片子,比较特殊。
我们之前没有写过这一类型的片子,自然纪录片。
毕竟,大部分自然纪录片带给观众的,都是科普类知识,猎奇的事物,以及视觉上的冲击,你很难能再往下去挖掘。
但这次这一部不止于此。
除了壮阔的海底奇观以外,在这部深海纪录片里,你还可以看到生命的哲思,历史的流动,它带有人文色彩。
所以,我们想好好聊一聊。
《极度深海》
《极度深海》是由B站与法国ARTE联合出品,打造的4K高清潜水纪录片,8月1日刚在B站全球首播。
它所记录的,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四名潜水员前往水肺潜水员难以触及的深度,水下多米的暮光区。
在那,他们将进行一次为期28天的不间断潜水。
对于我们来说,海洋知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们可能无法通过“水下米”,“28天”,这些数字去想象这项探索的艰巨程度。
但纪录片可以。
一
这次探索有多难?
这次探索的四名潜水员,他们来自腔棘鱼探险队,有着丰富的同海洋相处的经验。
队长劳伦,是海洋生物专家,著名的水下摄影师,以及致力于运用创新潜水设备的先驱者。
其他三名队员蒂博,亚尼克,安东尼,均为世界顶级潜水大师。
腔棘鱼探险队曾创下“与只鲨鱼共处24小时”、“发现于万年前已灭绝的腔棘鱼”等世界记录。
哪怕如此,对于这次探险,他们心里还是没有底的。
一个是他们需要挑战时间。
通常一个潜水点,潜水员能待10到20分钟,幸运的话有可能待到30分钟。
这次他们发起全新的挑战,一次下潜会停留3小时,一天下潜两次,每天都是如此,不间断地持续28天。
他们自己都不由地感叹:“挺不可思议的。”
另一个是需要挑战深度。
他们打算超越以往深海潜水的固有限制,潜水到水下多米的暮光区。
这个深度,本身就是在挑战人类体能的边界。
还有一旦下潜,就没有退路了。
要知道在海底如果发生突发事故,或者潜水员出现重疾,他们也只能继续探索,再也没有其他选择。
同时,他们要承受极其恶劣的环境,以及跟家人长时间的分离。
潜水员在海底的唯一屏障,只有逼仄的,5平米大小的潜水钟。
5平米的空间,相当于被禁闭了28天。
充满氦气的环境,又会使他们每天承受寒冷,身体不适。
上岸后,光是要排空氦气就要花费4天的时间,否则潜水员会面临生命危险。
还有其中一名成员的孩子,刚出生一个月,但为了这个充满风险的项目,他选择割舍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
面对那么多的未知,四名潜水员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去冒险。
因为,他们太热爱海洋了。
他们等这个项目,已经等了18年的时间,再也没有其他事情能阻挡这份热爱。
四名潜水员只想去到更深、更远的海底,去探索那片未知之境,拍下那些水下栖息的生物。
二
未知之境
四名潜水员之所以迷恋海底世界,是因为深海拥有大陆无法看见的风景,每一次潜水都是不断变化的风景。
大片的珊瑚藻礁,生长在水深70米到米之间,是只存在于地中海的奇特生态系统。
它们是海底的花园。
栖息在珊瑚藻礁的筐蛇尾,宛若希腊神话里看到会石化的蛇发女怪。
它的五只腕足,会一次又一次地分裂成为独立的分支。
盘绕在一起时,它只有10厘米,但完全伸展开来,宽度可以达到1米。
看着让人目眩,实则却是无害的生物。
还有一片仿佛白色的森林:
海底的断崖,就像是一座山脉:
被潜水员偶然撞见的,大型地中海枪乌贼的交欢时刻:
雄性从雌性下方游过,它们的触手缠绵,雌性再游进洞穴,将一长串受精卵挂在洞顶。
地中海枪乌贼只有1到3年的寿命,他们一生只有一次创造新生命的机会。
潜水员上次有幸见到这样的场景,还是在十年前。
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海底还有另一个地球,可以听见海洋从未停止的心跳。
三
海底的哲学
我原以为这部纪录片所提供的只是奇观,但看到后面我发现自己错了。
大自然中所包含的哲思,远比我们的人生要复杂。
深海这片未知之境,更是有一股宁静的力量,它能让人可以放下生活中的种种琐碎,沉下心去进行思辨。
这个世界有建造者,必然有破坏者;反之有破坏者,就有修复者。
万物是相生相克的,由此整个生态才能得以保持平衡。
拿珊瑚藻礁来说吧,它由超过种生物组成,是海底里自成一体的生命绿洲。
生成这些岩石的生命体,叫做造礁者。
它的基底只是一群紫罗兰石藻类。
但在海生蠕虫,钙质海绵、珊瑚虫等动物的彼此建造下,藻礁不断增厚,最后形成了物种丰富的生命绿洲。
同时,要抑制过度繁殖的情况发生,就会有破坏者。
比如,那些能够钻入岩石的贝类,或者可以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石灰岩的海绵。
这些建造和破坏的生物必须同时存在,才能保持珊瑚礁的生态平衡,维持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理,清道夫鱼的皮肤因为无磷,所以特别脆弱,经常会受到寄生虫的攻击。
但也会有水生的小皮肤科医生在照料它的皮肤,让它在海底继续生存下去。
如果任由一种事物占据主导的位置,那世界就很容易失去平衡,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独立的意识。
海底还充满各式各样的悖论:
潜水员如果想要打破探索深海的限制,就必须需要生活在5平米大小的高压潜水仓里。
自由是相对的。
水深米的断崖,只有1%的阳光能够穿透黑暗。
但随着光线减弱,能见度却变高了,潜水员才能继续进行拍摄。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黑色珊瑚形成了白色森林,世事常如此。”
世间的明暗,黑白,全都是相对的。
听着很荒诞吧,这片海底的白色森林,名字却叫“黑珊瑚”。
因为白色不是它原来的颜色,只是上面覆盖满了白色的珊瑚虫,才造成了这样的奇观,它的骨骼其实是黑色的。
最终,人们以它死后的模样命名,没有描述它生前的辉煌。
看这片白色的森林看久了,忽然心底就会放下很多事情,似乎那些都变得不像从前想得那么重要了。
我们也不过是历史里的浮萍。
四
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人们对深海的探索,其实并不亚于一次太空冒险。
那是对历史的回溯,它同样能让人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海水覆盖掉太多过去的事物,吞没了许多生命的奥秘。
就像如今深海下的断崖,曾是一条古老的海岸线,两万年前这些岩石就耸立在地面上。
潜水员看到后不由惊叹,“潜到这样的一个深度,仿佛是穿越时光,回到了过去。”
有生物学家也曾表示:“海底以下是探索地球生命极限的绝佳地点。”
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那些古代微生物是如何进化的,或者是否已经进化了。
深海是一本历史书,它所记载下来的事物,我们至今还无法翻到底。
但同时,对深海的探索也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不再需要纵身一跃,从船上跳入海中。
而是可以从半深海工作站走出去,像一个水中的宇航员。
队长劳伦对潜水点的选择,也很有意思。
它形成了一场50年前后人类现代海洋探险的一个交互,赋予了这部自然纪录片人文精神。
潜水钟一开始被放到马赛附近的大康格鲁埃岛的底部,卡朗格峡湾国家公园。
那是20世纪50年代雅克·库斯托拍摄《沉默的世界》水下影像时的取景地。
这部纪录片震慑了世界,那次拍摄也揭开了现代海洋探险的序幕。
《极度深海》来到同样的潜水点,是对《沉默的世界》进行了一次精神致敬。
最后一潜,潜水员来观察了纳塔尔号,那是库斯托乘坐蝶形潜水器发现的残骸。
50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潜水员如今可以穿着脚蹼,围绕残骸,游逛整整6小时。
影像中6小时的时间,被压缩成为短短的几分钟,反而让人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在流动。
50年,转眼就这么过去了。
随着饱和潜水被运用到其他学科,科学视野跟着变得开拓。
科学家可以跟深海生态系统进行更精细的互动,水下考古学家、生物学家也能解开更多谜团。
每一次的深海探索,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一次时空漫游。
我们跟过去的人类文明,进行无声的对话,与历史的距离越拉越近。
这样才不至于因为科技走得太快,最后摔出轨道。
配图/《极度深海》音乐/久石譲-SilentLove(MainTheme)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原创内容因为大家都知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