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介绍 >> 当中国进入资源循环时代,齐合环保097
众所周知,钢铁、有色金属是国民日常生活、国防工业建设及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资,能够充分地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钢铁及有色金属生产第一大国,中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全球化的后扩张阶段,意味着其对以上金属的消费远未到顶点,新消费也在不断挖掘。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中国十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镁、海绵钛、汞)的产量于年达到万吨,较年提升逾10%。
产量不断攀升的背后,仍改变不了中国金属资源短缺的事实,对外依赖度很高(eg.铜精矿约70%)。同时,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抬越高,例如环保督查的施行、自然保护区红线的划定、排污标准的收紧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国内矿产的开发、冶炼生产成本大大提高,急需寻找更环保的原料来源。钢厂逐步减少以铁矿石和焦煤炼钢的长流程工艺,转而采用回收炼钢的短流程工艺也已经是个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进入了大力发展废旧技术循环的时代,也因此给再生金属行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废旧汽车拆解行业利好政策频吹
孕育而生的中国再生金属刚性需求,直观利好之一就是给予了国内汽车拆解行业不俗的增长潜力空间。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功能日益完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化,高级的可能需要由几万个零部件组成。观察常见的汽车透视解剖(上图),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轮胎、玻璃等部件外,车体的核心材料全部都涉及到了金属元素。根据业内人士的估算,假设一辆普通汽车的重量为公斤,里面的金属材料可以高达85%即公斤的构成都是金属材质。
根据公安部的最新统计数据,年全国新注册机动车3,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的保有量为2.4亿辆,较年同比增加10.51%,近十年来更是一直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速(上图)。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及经济发展因素,未来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对比美国的汽车保有量,从年到年一直在2.5亿辆左右,说明其市场已经成熟难以有太大增量。
但与保有量背道而驰的,却是我国整体汽车报废率的“低空飞行”,平均的报废量仅为保有量的4%左右,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6%-8%的水平,而回收率更是只占保有量的0.5%-1%,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
如果按一辆公斤的金属量计算,可想而知这2.4亿的庞大汽车保有体量会产生多少的资源浪费。对标我国目前的资源现状,这必然是政策导向所不允许的,也意味着未来的汽车报废市场将会有很大的空间机会(美国目前在拆解行业的整体规模已达到约亿美元)。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开始进入汽车的报废高峰期,相关政策也在陆续出台。
今年2月22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取消了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的数量控制(即解决行业垄断壁垒问题)、允许“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再利用制造、由市场来决定报废机动车回收的价格等,以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
长期以来,国内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还存在着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隐患。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则拥有完善的报废汽车处理体系,回收率可达80%以上。在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中,也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