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矿化即模仿生物的矿化。生物矿化是生物体产生不同功能无机物的过程,这些功能包括生物组织强化、磁性或重力感知以及元素储存等。这些无机物在合成过程中受到生物体精密的调控,产生精细的微观结构,有着极为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兼具强度高和韧性强两种优点(这在常规工程材料中是难以同时存在的)。因此,研究者们就探索模仿生物矿化的过程,人工制造新型材料。
常见的生物矿化材料有碳酸钙(如珊瑚和软体动物外壳)、羟基磷灰石(牙齿和骨骼重要组成部分)和无定形二氧化硅(如海绵骨针、硅藻的细胞壁)。它们主要起到强化、支撑、保护作用。一些不太常见而起特殊作用的生物矿化材料,通常是特定的物理特性或生物所处的极端环境所诱导产生的。例如,有一种磁性细菌可以产生铁的氧化物,以此通过地球磁场来帮助自身定位。再如,甲壳类动物可产生卤化物(如氟化钙),起重力感应的作用。
仿生矿化的研究热点聚焦于碳酸盐和磷酸盐上,并且在医学领域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清华大学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崔福斋教授带领的团队发明的“纳米晶磷酸钙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获得了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骨伤患者的骨修复带来了福音。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带领的团队发明出一种牙齿仿生修补液,在牙釉质的缺损处滴上两滴,48小时内缺损表面就能“长”出2.5微米厚的修复层,其成分、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与天然牙釉质几乎完全相同,并且可以与原有组织无缝相接。
仿生矿化处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化学和医学的交叉领域,其研究成果不仅将现代生物医用材料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还会有力地促进和推动生物控制论、新型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发展。
来自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