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资源 >> 来自日本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吸血鬼
作者:时雨弹正
北白川宫永久王、祥子妃
很多人都可能注意过这样一件事:
在一些影视作品里面,吸血鬼会顶着宛如米老鼠耳朵一般的发型。
比如:
GaryOldman《惊情四百年》
从背后看的话,能清晰看出来这样的结构:
《惊情四百年》
除此之外,还有:
LeslieNielsen《吸血鬼也疯狂》
在本片中,为了营造搞笑气氛,把这种发型设定为假发套的样式:
《吸血鬼也疯狂》
这种发型似乎已经成为了老派吸血鬼的象征符号,所以当然就也少不了令人感觉非常一言难尽的国产山寨:
《神探狄仁杰3》
所以说,今天呢,就开讲一下这种米老鼠发型的源头。
实际上,这种米老鼠发型:
1、并不是一种罗马尼亚传统发型。
2、它其实模仿自日本的大垂发。
3、它被用作吸血鬼发型,最早源于《惊情四百年》,并随着《惊情四百年》的出名而影响到其它文艺作品。
4、《惊情四百年》的服饰指导是石冈瑛子,是日本人,所以在设计中使用日本元素也不足为奇。
(ps.“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现实原型亨利·欧文爵士的次子是劳伦斯·悉尼·欧文,据历史记载说这位劳伦斯小哥喜欢扮成日本人,也算是一种奇妙的巧合。)
那么,现实中大垂发的结构,与这些影视作品里面是一样的吗?
接下来,就详细介绍一下日本大垂发。
首先说起源,有一个知识储备。
江户时代,发式流行变化迅速,到了宝历(~)年,在京都祇园,出现了一种名为灯笼鬓的梳头式样。
这种把鬓角撑宽形似庭院灯笼的式样很快兴起。其实,纵观整个江户时代的日本髮,大体可以观察出“随着髱的缩水,鬓越来越宽”这样的流行趋势。
譬如图中这位游女姐姐,鬓发被撑得又圆又宽,而髱缩水得厉害。
喜多川歌磨的浮世绘,可以清晰看到这种“灯笼鬓”
局部《歌撰恋之部物思恋》喜多川歌磨
鬓这个词,大家很容易理解,就是鬓发,现代可以用发胶固定起来,古代只能用纸卷之类的工具撑起来。
但是髱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所以要解释一下。
髱,是传统日本发类似雁尾的部位。那么雁尾是什么呢,雁尾本来属于明清时期中国女性“三绺梳头”结构其中一个部分,顾名思义,头发在脑后梳出来有点像雁的尾巴,所谓雁尾。雁尾最早源于民人女性发式,后来传入旗人装束,晚清“大拉翅”在脑后必备雁尾。
中国女性三绺梳头的例子,见于客家髻鬃、妈祖髻等等,这些发式在明清时期传入日本,形成岛田髷等传统日本发,既然三绺梳头传入日本,那么,雁尾自然而然也进入了日本发,日本人称其为髱。
台湾电影《一八九五》,图片上的女子梳的就是非常标准的客家髻鬃,可以看出来跟大家熟悉的日本发的确很像,
台湾电影《一八九五》,图片上的女子梳的就是非常标准的客家髻鬃,可以看出来跟大家熟悉的日本发的确很像,
至于客家髻鬃、湄洲妈祖髻与传统日本发的具体结构对比,以后会专门开一篇讲岛田髷。这篇讲的是大垂发,所以只是让大家了解一下,避免产生疑惑。
言归正传,继续说大垂发。
在镰仓、室町时代,公卿与皇族的威权愈加丧失,他们对于装束与礼仪的规制也逐渐毁弃崩坏,渐渐处于半废状态。直到江户时代,天下统一,百废待兴,公卿皇室得到了幕府的稳定资助,也开始渐渐摆脱室町时代的困窘。有道是手里有闲钱就开始想些有的没的,因此他们开始考虑发起一次托古再兴运动。
于是,在江户时代晚期,有职装束再兴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他们依照自己的脑洞与直觉,以及一鳞半爪的资料,将半废失传的服饰制度一点一点重新建立起来。
当然,江户时代晚期这次装束再兴运动的性质属于托古再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复古再兴,大抵属于旧瓶新酒,因为文化是不可能像电冰箱一样保鲜的。
譬如看上去很能唬人的十二单,然而我们必须知道的一点是,平安时代的十二单是没有完整实物传世的,这样一来,江户时代对十二单的再兴也就顺应江户流行,发挥脑洞,进行一些创作。一般而言,平安装束可以指江户时代托古再兴搞出来的有职装束,平安时代装束才是指真正存在于平安时代的装束,因此,平安装束不等于平安时代装束。
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发兴起,武家与庶民女子开始梳起各种各样的发髻,而公家、皇族女子还是延续之前的习惯,不梳发髻。
到了江户时代晚期,乘着有职装束再兴的的时机,公家、皇族女子开始想在头发上搞搞新意思。灯笼鬓本来属于游女姐姐们,难登大雅之堂,但是,皇族与公家把这种宝历年间流行的结构吸收进来,与垂发相结合,形成皇族与高级女官所用的发式——大垂发。
自从后樱町天皇登基时对帛十二单的托古再兴进行试水,到大正时代帛十二单的形制终于确定,大垂发+十二单的配置也渐渐为人熟知。
大垂发
这种发型是用厚厚的、涂黑的仙花纸,把鬓撑宽,背后拖有“长发”。前发则可以结“丸发”,饰以发上具,发上具所谓“钗子”,是以金属板,用紫色纽带系上,以三枚簪固定,安上额梳。
当然,这种发式也有简化版,简化版的前发“丸发”,使用自己的真发,不使用发上具。正式版称呼为“阿大”,简化版称呼为“阿中”。
十二单,大正时代
十二单配套小物,大正时代,其中包括假发与发饰
原则上来说,“阿大”搭配十二单这种正装,“阿中”可以搭配五衣小袿长袴。明治时代以降,正装以“阿中”搭配的时候很多,在这种时候,也会使用发上具,“丸发”则是使用真发。
图源:绮阳装束研究所
左 : 阿大
中 : 前发结有“丸发”
右 : 饰有钗子跟额梳时的样子。
图源:绮阳装束研究所
钗子与额梳。
钗子,本来是U字形的金属部件的名字。不过平额现在也叫“钗子”,甚至连带着额梳的整体发饰都被统称为“钗子”。
在举行神事的时候,一般会饰有竖起的心叶,心叶是一种造花装饰,左右垂下绑着白色丝质的日陰糸。
饰有心叶与日陰糸
完整的发上具只在十二单正装时使用。
采女装束也要用到发上具,这是在给天皇供餐时所使用的,为了不让头发落下干扰,所以有了这样一个传统。
平成即位典礼上的采女装束
其实,女子神职的装束也是源于采女装束,需要注意的是,巫女并不是女子神职,这一点要分清。比喻一下,巫女类似于东北跳大神的二神,神职类似于东北跳大神的大神。
好了,继续说阿中。
图源:绮阳装束研究所
阿中,可以看出来,阿中的鬓是没有阿大那么宽的。
背后的区别,阿中与阿大
阿大上面,一共有四个发结,上面是“绘元结”,红花纸绳的是“鲜红”,然后有两个用白色和纸结的“瓶尖”。绘元结是需要打一个死结,其余的是结为钩扣。而且,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绘元结的颜色,直到二十八岁都要用红色,以后用金色。
“阿中”要系五个结,上面白色的是“丈长”、“绘元结”,还有三个“瓶尖”。
老照片及画像,爱新觉罗溥杰与嵯峨浩的结婚照,嵯峨浩梳的就是“阿中”
老照片及画像,爱新觉罗溥杰与嵯峨浩的结婚照,嵯峨浩梳的就是“阿中”
然而“阿中”也是既麻烦又正式的,所以也可以进行简化,负责宫中杂务的判任官的女官,用的发型是“压发”。由于不需要用假发海绵之类的堆这么多发量,所以在后脑勺扎好头发,用“白丈长”固定好,然后用黑元结系上。此外,在处理一些事务的时候,也会把垂发扎成辫子,用簪子横着固定。
现在宫中的女官在仪式上扎“压发”:
图源:绮阳装束研究所
左:垂髻。
中、右:压发。
“垂髻”是明治时代的袿袴用发型。当然也不需要假发,脑后扭个辫子垂下来就可以了。
至于十六岁以下的,发式称“小童”,虽然要垫一下发量,但也不用那么夸张的前发,只是把头发梳个低马尾,在脖子后面用红头绳绑起来而已。
图源:绮阳装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