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前景 >> 哇哦我们的青城会呼吸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年7月9日,呼和浩特市入选自治区首批海绵示范城市。近日,作为内蒙古唯一入围城市,呼和浩特市入围“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将获中央财政11亿元的资金支持。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管网排水不畅
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家住赛罕区永泰城小区的居民刘萍清楚地记得年的夏天。“那年7月份的一场雨,永泰城小区西门变为一片汪洋。”
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突降暴雨,一时间,市区多条主干道被淹,宽阔的马路顷刻间变成难以逾越的汪洋,交通濒临瘫痪,市民踏水而行,车辆也在水中缓慢穿行,多个排水井不断向外溢水。直至当日20时左右,市区交通秩序才逐渐恢复。据呼市气象局的数据显示,当日城区东部雨量较大,雨水深度均在30至40厘米,局部性降雨明显。
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的海绵路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耍
呼和浩特市是国家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也是全国75个地下水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年均降雨量仅在—毫米之间,且集中在七八月份。有资料显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万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1/5。随着呼和浩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聚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排水防涝的任务也越加繁重。因此,将呼和浩特市建设成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实际上,大雨导致城市内涝不止这一次。年7月10日,我市突降暴雨冰雹,一个小时内降雨量超过20毫米,导致市区内多处路段积水严重,道路交通堵塞,市政交通系统濒临瘫痪。
同年8月7日,暴雨导致呼市多处公铁立交桥大面积积水,腾飞路立交桥因修桥时未修排水泵站,积水更为严重。
对于前些年呼和浩特市城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莹认为,当时的绿地缺乏治理,普遍高出地面,雨水很难流入,无法有效利用天然降水。其次,重工程建设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渗、蓄、净等功能的科学利用。三是缺乏统一的技术规程和有效的管理验收机制。此外,当时的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强。
成吉思汗公园因地制宜,完善绿地渗蓄水的功能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区管道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铺设,管道的设计、建设标准低,管径细、承载能力小,许多管材腐蚀严重,一些管道已接近使用寿命的极限,亟待更新。且很多管道没有完全连通,一些道路没有铺设供排水管道,造成城市管网的不完全畅通。
另据气象部门介绍,随着城区不断发展,空间密度不断缩减,高楼云集,汽车尾气排放等因素致使地面热气流与空中冷气团不断碰撞,冷气团下沉,形成短时间强降雨天气。同时,当时我市的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渗水性较差,吸热能力强,主城区公园绿地有限,加之城区管网排水问题,一旦遇强降雨天气,城市积水很难迅速排出,从而形成短时间大面积内涝。
“渗、滞、蓄、净、用、排”
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
破解缺水内涝之殇,打造“海绵城市”为呼和浩特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年,响应住建部号召,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意见》,也给出了全区建设“海绵城市”的时间表:到年10月底,各盟市编制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到年底,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三年滚动建设计划;到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全面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河湖水系和山体林地田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到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具备条件的旗县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雅趣园内的雨水花园景观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海绵城市路面和海绵城市道路的建设。
在呼和浩特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黄蓝相间的彩色路面分外抢眼。这种透水路面正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加宜居。即使在大雨后,我们行走在丝绸之路公园,鞋子也不会湿!”正在带孙子游玩的市民魏丽华感慨不已。
新华大街两侧的彩色人行道、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的彩色广场、街边绿地彩色的步行道……这种采用透水水泥加碎石进行铺设的海绵道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首府各个角落。
据市住建局属市政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安晓军介绍,海绵路采用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可以减少直接由城市管道系统排入自然水体的地表径流,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减轻水体污染。能使雨水快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防止路面大面积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调节城市空间的气温和湿度,改善城市热循环,缓解热岛效应。
在口袋公园,节水型的绿地景观随处可见
为了加快更新改造地下管网,呼和浩特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进行“减负”,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制定出建设地下管网以及绿地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针对路面硬化指数过高窨井过少、排水管道管径过小、排水速度过慢,一些路面坡度过大、低洼处排水不畅,排水管线太少等问题,我市不断探索建设地下管廊式排水系统,逐步取代传统直埋式管网等灰色设施设备。总投资9.75亿元、全长4.74公里的丁香路综合管廊于年5月开工建设,年8月初完工。按照规划,到年呼和浩特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长度将达到.04公里。
通过改造,首府市民出行体验大幅提升。市民刘先生表示,首府许多路段都重新做了地下管网改造,改造后的路段遇到大雨后,不再积水严重,雨天一样畅通行驶。
融合城市建设先进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更有品质
“前些年,一遇到大雨,人们就被截在桥两端了,特别是金桥北口,积水严重。而最近这两年,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一方面是供排水部门修缮了排水管网;另一方面,与周边大量植树和增加绿地有关。”家住金桥开发区的郭女士说。
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让市民的幸福指数再提升
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湿地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的标准,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近年来,我市园林部门不断增设“海绵体”,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修复和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让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成为海绵体城市建设的载体。
位于新城区的成吉思汗公园,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峡谷险峻、素湍绿潭,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在此休闲娱乐。作为海绵型公园试点,成吉思汗公园因地制宜,内山体部分树穴修整成了鱼鳞穴,公园大量种植了乡土植物,形成多层次植物结构,可以滞留、渗透更多雨水;园路、广场的路面稍高于相邻的绿地,便于雨水汇入绿地;环湖路面换成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土壤补充水分。成吉思汗公园总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其中能够消纳雨水的设施47.05万平方米。根据正常雨水渗蓄量计算,公园至少可以消纳雨水5.9万立方米,渗蓄雨水毫米。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对应的呼和浩特设计降雨量22毫米标准,成吉思汗公园超出该标准近5倍。
在大力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建设的同时,园林部门不断从规划设计层面充分考虑雨水渗蓄和利用功能,因地制宜设置雨水调蓄设施,采用雨水花园、透水生态铺装、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等方式,注重植物选配的生态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形成乔、灌、地被自然多层次合理配置的植物群落,从而提高绿地对雨水的滞留与疏渗作用,增强公园、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功能,让呼和浩特如同海绵般自由呼吸。
南湖湿地公园所处地势低洼,为天然的涵养水源地,作为具备海绵城市特征的城市生态公园,园林部门本着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有效地发挥海绵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净化空气的天然“绿肺”。
在敕勒川大街和东二环路交会处的雅趣园口袋公园,雨水花园景观和透水白沙点缀的花境最吸引人。雨水花园,意思是把下雨后周围的积水全部储存在这里,就像海绵一样,把水吸进去,然后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最新技术,应用透水铺装、节水植物材料、立体绿化、雨水收集等措施,实现周边区域雨水的消纳和蓄滞。在陆续建成的“口袋公园”里,这类节水型的绿地景观随处可见。
年,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在对大黑河沿线石化桥以东区域三十余公顷的绿地范围进行景观提升改造时,建了一处雨水花园,这处花园融入海绵城市节水理念,用碎石模拟大黑河水系,植入观赏草、枯木等景观元素,塑造海绵体形成雨水花园景观,进而体现了生态节约型园林的景观功能特点。
今年,我市将打造10条海绵道路示范街道、8个海绵化改造示范小区。
记者手记:
“海绵城市”正在走来,这不仅对首府的生态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能给首府市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居住环境改善,饮水安全有保障,出行更加安全便利……随着呼和浩特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将更加宜居,市民的幸福指数将再提升。
转自: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哇哦!我们的青城会“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