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管仲放马识迷途,解困救军伐孤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年,齐桓公应燕庄公之邀,率师北上,东渡濡水(今滦河),讨伐山戎。在打败无终、令支两国之后,准备讨伐孤竹国。孤竹国山戎首领答里呵派大将军高花诈降,将齐桓公率领的大军引入迷谷。当时的迷谷周边数十里沟壑纵横,飞沙走石,草木不生,人称“旱海”。齐桓公大军被引诱到迷谷时,遭遇大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大军随即迷失方向。此时,齐桓公大惊,对身边随从说:“如此绝境,怎样破解?”国相管仲沉思片刻,便回禀齐桓公说:“我们的大军从此地经过攻打山戎时是早春,现在是晚秋,草木变换,再加上飞沙走石,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动物擅长识途,我们不妨将多匹老马放到大军前面,观其所往而随之,或许能解此次之危。”于是,齐桓公下令将多匹老马放在大军最前面,大军尾随其后。果不出管仲所料,没用多时,大军便尾随老马们走出迷谷,摆脱了绝境。次日,齐桓公率领大军攻打孤竹城内山戎守军,手刃诈降的高花。自此,“老马识途”的成语形成并流传至今。明朝洪武初年,有人在齐桓公大军被困之地建村并取名“迷谷村”,续存至今,现隶属滦州市油榨镇管辖。现代“管仲”尽责守岗位,精检细修保畅通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年1月1日,我国第一条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京秦铁路开通运营。在年前产生“老马识途”成语典故的“迷谷”之北5公里,也就是齐桓公大军行军的古道上,京秦线上唯一的一座长大隧道——丁庄隧道穿龙山而过;距隧道1公里外的滦河上米的滦河铁路特大桥凌空飞架。长大隧道、桥梁成为当时京秦线乃至如今与其他线合并改称为津山铁路上最重要的铁路设备。为了确保铁路关键设备的安全,在滦河西岸、龙山脚下,滦河桥梁工区顺势而生,自此“甘于寂寞、执着坚守”的故事在一代代桥隧工中演绎。36年白驹过隙,从青葱岁月到白发斑斑,以国铁集团劳动模范、工长梁万勇为代表的桥隧工们将最好的岁月留在了深山,献给了铁路。36年徜徉,这路,这桥,他们熟悉得如同掌上的纹路;36年的漫步,这山,这水,已经融入了他们生命;36年的坚守,检查,巡视,他们用脚步书写着大写的“责任”;36年的奉献,安全,畅通,诠释着铁路人的担当和使命。津山线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最繁忙的货运通道之一,丁庄隧道邻近钢城迁安市,主要运输铁矿石粉,每次从隧道检查出来,白色口罩全都变成黑色的,而这样的检查梁万勇和工友们每年不知要进行多少遍。条件太艰苦,看着跟他一块上班的18个人相继调走,梁万勇也曾经动摇过,但他觉得这个地方很适合他,这里的设备就像自己的掌纹一样清楚。他说:“只要这里不撤,谁走,我也得坚持下去。”丁庄隧道由于起拱线处渗水,每到冬季,墙壁上便形成厚厚的冰层,破冰是工区一项重点任务。使用破冰镐一点点砸很是费劲,多年来,大伙儿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侧壁上抹黄油,安装地热装置等,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有一次,外单位施工剩余一些保温板,梁万勇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废物利用,拿它做做试验。于是他按照“太阳能热水器伴热带融冰”的思路,使用膨胀螺栓把保温板固定在结冰点,通上电源,融冰效果良好!他又带领职工使用绝缘板、橡塑海绵等,多次进行试验改进,推广使用成型后的“电热除冰装置”,共成功整治了21处,妥善解决了一个多年未决的安全难题。丁庄隧道里的照明灯,时间长了需要更新,但新架子与旧的不匹配,仅往墙上打眼固定就得10多分钟,使用冲击钻、发电机,站在梯子上,4个人一组,需要40分钟才能安装一个,每次2个小时的天窗点儿,加上往返走行,安不了几个。梁万勇与职工们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自己改装,把固定架先在工区组装好,再去现场安装,三五分钟便解决一个,原来预计起码得2个月的工作,一周就干完了。“像这样的小事太多了,我们正在研制一种升降机械,琢磨着解决配重安全问题。这一难题如果解决,就是大面积更换人行道板等大活儿,也不在话下,效果会非常明显。”小改小革的事儿被梁万勇说得轻描淡写。坚守的故事在距离迷谷村10公里外的迁安线路车间同样上演着。迁安线路车间管内设备地处津山线半丘陵地带,深路堑、高路堤、曲线长、板涵多,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下,想提高设备质量就要付出比其他地段多几倍的努力。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迁安线路车间管辖的线路成了秦皇岛工务段线路冻害的“重灾区”之一,这个车间干部职工们多年以来与线路冻害打起了“持久战”。多年来,迁安线路车间针对不同程度的冻害制定相应的检查和整治措施,把半路堤、半路堑、桥涵两端、曲线等易变化地段列为重点检查的关键处所。设备所在工区的工班长每日在天窗点前对冻害进行检查,车间干部每月对冻害检查次数不少于8次,车间技术员、检查工区结合线路检查,对冻害进行测量,及时掌握冻害变化情况,认真做好病害分析,科学指导冻害整治。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采取了添乘机车检查、结合轨检车图纸、小型添乘仪检测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系列举措,让管内线路冻害变化情况时时处于监控状态,为冻害整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线路冻害整治中,迁安线路车间也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整治方案。他们结合冻害上涨期特点,坚持随起随垫、回落期间坚持随落随撤的作业原则。在每处线路冻害整治工作中,车间干部做到亲自盯控,防止作业人员起而不垫、落而不撤、图省事一次垫到位、一次撤到底的违章做法。整治作业中,他们实行了“包股记名修”,确保作业质量。在做好冻害整修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对冻害处所认真标记起讫位置、写明冻害最大高度、最大冻高日期,建立台账,以便来年进行彻底的整修。从过去全段的线路冻害“重灾区”到如今的“放心区”,迁安线路车间主任孙海涛一脸的兴奋,他说年车间管内共有12处线路冻害,年为6处,减少了50%,这一显著成效不仅仅是“治”上产生的效果,而更多的功劳归功于“防”。年汛期,迁安线路车间就对历年线路冻害处所通过挖排水沟、清理杂草等措施,加强线路排水,尽最大可能降低道床的含水量。同时,他们还利用春秋季集中修的有利时机,采取加强道床清筛组织、对道床厚度不足的补充石砟、对翻浆冒泥地段进行综合整治等措施,做足了“疏水”的大文章。年入冬前,他们对历年冻害处所和预测可能发生冻害的处所全部进行了撒放防冻盐处理,为减少线路冻害奠定了坚实基础。钢铁巨龙的一声汽笛,打破了迷谷几千年的沉寂,它把这里的铁矿石、农产品等快速地运送到全国各地。铁路让年前被称为“旱海”的迷谷成为了如今的富庶之地,而在津山铁路线上,一个个如同“管仲”一样的铁路人,用智慧和汗水保障着大动脉的畅通无阻,用责任和奉献演绎着新时代铁路人的传奇故事。(燕都融媒体记者呼延世聪通讯员马勇王志成张思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