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优势 >> 治内涝,还能利用ldquo海绵宝宝
已然过去,但因为洪涝灾害产生的地铁积水、城市内涝、路面塌陷、房屋倒塌还历历在目……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怎么才能更好的避免类似的城市洪水问题?这可能要用到“海绵”的概念。
常见的城市水问题
在讲“海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城市水问题。关于这一点,首先要提到的是城市内涝,如:暴雨导致的城市交通阻断、市民出行被困及城市大面积积水。城市内涝图源:sina判断城市内涝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二是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这是因为超过15厘米后,容易导致机动车熄火,进而造成交通阻断。据统计,我国62%的城市都发生过内涝。其次是水质问题,即城市里面的河道、湖泊发黑发臭,蓝藻大爆发等。水体大范围蓝藻爆发图源:sohu最后是缺水问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全国00多个城市都存在缺水问题,华北平原上,甚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水漏斗……那南方也缺水吗?城市缺水发生在北方很容易理解,因为下雨比较少,降雨量不足,而南方则是因为水质差,干净的水不够多,不足以应对日常需要。导致城市水问题的原因
我们通过城镇化前后对比,来分析下城市水问题:城镇化前开发之前的山水林田体系功能健全,在这种情况下降雨产生的水很容易下渗。大约70%的雨水都可以自然下渗,只有0%的雨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到河道。健康的山水林田体系图源:sohu这些下渗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地下水又可以被植物利用,另外这些水在地下也会形成潜流(称为“生态基流”),进一步补充地表水。河道的水流补充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通过降雨从地表流入的水,没有降雨时则靠地下水补充。城镇化后城市开发建设利用了很多生态空间,土地的大面积硬化导致了暴雨时的大范围积水,雨水渗透能力也大幅度降低,只能从地表及下水道排走。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图源:陈涛这样的排水方式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有限,降雨量过大时,无法及时排水。同时,大气和地表的尘埃及污染物也会随着降雨进入城市中的河道和湖泊,造成河道、湖泊的水体污染。此外,大量的降水通过城市河道快速流走,其实也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恶性循环之下的城市用水模式图源:陈涛“海绵”解决城市内涝
要打破这种局面,我们就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模式——海绵城市。小海绵城市里大量存在的不透水区域主要包括两类:屋面和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传统的屋面是不透水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考虑绿色屋顶。绿色屋顶图源:sohu?海绵城市建设中还可以用一些新型材料,把这些区域做成可透水的,实现“小雨不湿鞋”。临港新城的透水广场修建时,除了塑胶跑道,大部分都设计成了透水地面。如使用透水砖,透水砖的空隙可以让水快速透过。透水砖图源:baidu另外,城市绿地是可以渗透的,可以把不透水的地面,如道路、广场上的水引到绿地,让水不直接进下水道,而是进入绿化区。只要把绿化区做成下凹的,水就可以进入旁边的绿地。这样既可以减少管道排水的压力,雨水经路面直接进入排水管道也会相对干净。景观道路设计时,也可以把绿化区设计成下凹的样子,让路面的水能够流入绿化区。临港的春花秋色公园中有一种特别的“雨水收集净化处理”设施,它里面有细沙,下面还有管道。降雨汇集到这里,通过这个设施渗下去,下面有一些收集雨水的管道,后面再把水慢慢地排走。这个设施的渗透能力可以达到普通绿地的好几十甚至上百倍。这也是临港新城在暴雨应对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图源:陈涛另外,通过一些蓄水的装置模块,水可以先保存在蓄水的模块中,当天气干燥的时候,里面的水就可以释放出来,就像“小海绵”一样实现了雨水的存储和再利用。同时在经过储存过滤净化后,再排放出来的也是比流进去时干净很多的水。大海绵借助分布在道路和绿地中这些小小的“海绵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暴雨等短时降雨情况下城市积水的压力,但是对于城市内涝这种比较严重的问题,其实效果有限。更为重要也更有效的是大海绵——山水林田湖草。比如临港新城滴水湖在设计规划时,增大了蓝、绿空间(绿地和水体)的比例,整个居住区都“漂浮”在蓝、绿空间上。滴水湖的设计规划示意图图源:陈涛此外,一些下沉广场、下沉公园等多功能的区域,平时可以用来休闲娱乐,大雨时则有利于水的汇聚和储存,只要雨后慢慢把水抽掉即可,也起到了调节水量的作用。在道路旁边,还存在一些槽沟——地表泄洪通道,当发生大暴雨,管网、下水道不够用的时候,这些槽沟就可以在道路边形成一些通道,让水直接通过地表流走。地表通道能够容纳比排水管道大得多的水量,而且还能随着水位的涨高进行调节。地表行泄通道图源:陈涛其实,城市建设中所有的设施都是有建设标准的,我们并没有办法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目前我们所有的城市建设都是基于之前概率的分析,人类社会没有哪个城市可以应对一场几千年一遇的降雨。一张图告诉你河南暴雨有多大图源:见水印正因如此,我们要始终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可以做,比如灾害应急工作、灾害风险意识的普及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在遇到无法提前预判的问题时采取更好的应对方法,未来是不可知的。是上海自然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