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征求意见稿)》,在城镇基础设施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26项,鼓励内容包括了城市信息系统、智慧交通、管网建设、海绵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市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与城市信息系统成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主题年4月8日,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修正)》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本次修订的意向旨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在城镇基础设施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26项,鼓励内容包括了城市信息系统、智慧交通、管网建设、海绵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市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海绵城市与城市信息系统是重点建设内容。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病”是指人口向城市迁移,但是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无法跟上城市快速发展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了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固废堆积等问题。近20年多年来,中国城镇化取得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由年的29.04%上升至年的59.58%,预计到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70%,基本完成城镇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工业、交通的快速发展,同时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也对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部分城市基础设施不合理,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根据高德地图年发布报告,在监测的个城市中,有15%的城市在通勤高峰面临拥堵,59%的城市通勤期间面临缓行,仅有26%的城市通勤不受交通拥堵困扰。空气污染方面,北方地区依然是重灾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主要省市实时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左右,空气质量较差。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心向市政方向转移随交建、电力能源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落后所带来的“城市病”问题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结构逐渐向市政建设方向倾斜。根据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数据,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亿元,占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额的48.1%,较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市政基础设施未来仍将是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心。海绵城市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根据住建部关于“海绵城市”的定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和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试点应用推广,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年以来,中国海绵城市相关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根据《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白皮书》数据,截至年上半年,中国海绵城市试点数量从年项目启动时的16个增长至多个,增长了20多倍。城市信息系统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包括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并以此来支撑在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城市中进行各行业、部门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分析、计算的多种要求。城市信息系统的构建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前提。在城市的运行过程中,各个行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包括结构化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其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达80%以上。为辅助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就要分析这些海量数据,并快速得到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城市化信息系统来对城市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对监测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辅助城市管理决策。统一的城市信息系统建设,能够解决城市内部各功能单位信息无法有效沟通、形成“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大数据平台,城市信息系统实现城市数据资源的整合,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还可以与+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