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 >> 海绵介绍 >> 靠打喷嚏清理身体海绵比我们想的更有趣
海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多孔弹性材料,根据加工工艺以及原材料的不同,海绵可以呈现出吸水性、回弹性、透气性、隔热性、吸音效果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日化、汽车、美妆、服装等领域。但事实上,早在合成海绵被发明出来之前,海绵就已经存在,并且被当时的古代劳动人民所使用,而这类海绵其实指的是一类原始的多细胞生物。
看过《海绵宝宝》的人应该对作品中主角的形象记忆犹新——身上布满了孔隙,方块形的身体柔软强韧抗击打,同时可大可小、能长能短,还可以通过滤食海水来存活。事实上这些也正是生物海绵的特性,考虑到作品的人物设计,海绵宝宝的原型应该就是一种生物海绵。不过,与海绵宝宝不同的是,现实中的海绵并不能自己行走,只能附着固定在海底的礁石上,从流过身边的海水中获取食物。 那是不是说海绵属于植物呢?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海绵其实是一种动物。尽管海绵没有头、没有尾、没有四肢,甚至没有神经,但是因为其卵胎生、无法通过自身提供能量,并且没有细胞壁的特点,因此其归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多孔动物门。 事实上,我们熟悉的海绵的多孔吸水结构,对于天然的生物海绵而言是重要的进食手段。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吸水、滤水,将海水中的氧气、有机物、藻类等物质过滤出来,而后作为维生的养料吸收。但这种方式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将杂质吸入体内造成孔隙中出现“垃圾”,海绵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也“发明”了一种自我清洁的手段——打喷嚏。 不过这里需要提到另一个小常识,那就是动物打喷嚏的原因。其实包含人类在内,大部分动物打喷嚏都是在实现自我清理,都属于废物处理机制,但是由于生理构造的关系,越是高等的生物,其清洁的局限性也就越大。而对于海绵来说,打一次喷嚏要消耗半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无法被海绵吸收并且影响到海绵自身的杂质会随着海绵的喷嚏黏液一起被排出体外。当然到这里清洁的工作还没有结束,由于海绵本身并不能移动,因此排出体外的杂质会影响海绵周围的水质,不过这对于海绵并不是一件需要担心的事情,因为对于生活在海绵附近的鱼类来说,这些黏着了杂质的海绵粘液是很好的食物,而这其实也反应了大自然生态链的奇妙。 此外,关于海绵打喷嚏的研究还有许多可以深入的地方,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海绵打喷嚏的过程并不激烈,黏液的释放过程也十分缓慢,但是在释放的粘液聚集之前,似乎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而这其实也是近几年科研人员好奇并在探索的话题。 至于生物海绵本身,尽管其已经很少再被拿来当做清洁用具使用,但是其有趣的生物特性依旧为我们研究海洋生物提供了不错的课题与方向,并且其还具备一定的医疗研究价值。考虑到其漫长的生物史与庞大的种群数量,有趣的海绵还有更多有趣的特性正在等待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