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唐立梅我们在南极迈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

发布时间:2023/3/9 10:19:55   

实话说,接受我们的采访让唐立梅有点愧疚——一想到她的兄弟们此刻正在太平洋上漂荡,吃船上囤的食物,还要忍着晕船作业,自己却在空调房里接受采拍,唐立梅就有点不好意思,但她又很快说服了自己。自从成为“我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经历的女性科研工作者”以来,唐立梅接到活动邀请的次数就呈指数级增长,一度,她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跟研究课题关系不大的事,直到后来,她和同事们有过一次讨论,大家认为,对公众进行科普也是科学家应该承担的一个重要责任,他们肯定她正在做的事,才多少抹去她的一些心理负担。

唐立梅的人生有很多高光时刻,其中,随“蛟龙”号完成第72次下潜任务是重要一则。作为我国首位乘“蛟龙”潜入大洋的女科学家,唐立梅在科考报告里做了如下记录:“第一次在水下看海面,阳光透下来,海水湛蓝湛蓝的,水面是一个一个透澈的凸起,来回的晃荡,泛着白光。很快水面就看不见了,只见窗外的浮游生物暴雪般袭来,但颗粒都很细小,一幅群魔乱舞、海雪飘飘的景象。我特别期待看到发光生物,因为之前读陈鹰老师的《深海科考探险日记》里面说,它们像静谧的夜空中一眨一眨的星星。我一直期待这一美景,脸一直贴在观察窗前。

到米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第一个发光生物出现了,真是像星星,但却是像流星,很快从眼前划过。它们本是不动的,只是我们一直在下潜,因此一颗一颗如流星般划过,也有的像萤火虫一样在窗前萦绕而过,有时候看见一大串在眼前飘过去,雪树银花般晶莹,也有的本来聚集在一起,也许受了我们的打扰一下子散开去,像夜空中绽放的烟火,美呆了。

海底的固着生物最神奇,它们有根,像花一样长在海底,有的晶莹剔透,纯净无比,如天山雪莲;它们的形态和植物一样,尤其像彼岸花那种形态,没有叶子,只有一根茎托着一朵花,但却不是植物。还有一株美艳的珊瑚跃入视野,粉色,长长的一根‘茎’,有2米那么长,‘茎’上都是粉色喇叭状的‘小花朵’围簇开放。”

海底的“丝袜”海绵

海底的海葵

然而科研,好玩也辛苦,它有着把每一个女神变成女汉子的魔力。

在为期天的南极之旅中,唐立梅等人四次穿越魔鬼西风带,在南纬45度到60度之间,在大风浪包裹的船中晃来晃去,和航行中不断变化的时差,就像是不知白天黑夜、被迫坐了一个星期的海盗船。

还有企鹅。在大家的印象里,企鹅这种生物白白胖胖,非常可爱,但等她们真的到了企鹅岛,看到乌泱泱几万只鹅叽叽喳喳,到处是粪便和尸体、臭气熏天时,就什么好感都没有了。还有,唐立梅说,她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在南极燃烧自己的排泄物。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某个面向公众的科普演讲中,唐立梅介绍,因为南极中山站的马桶很特别,可以干湿分离,在这里,大便需要燃烧回收,带回国内,避免对南极造成污染。

感谢唐立梅,她让我们所有关于“美女科学家”的想象都更加真实、具体。

随“蛟龙号”完成第72次下潜任务后,唐立梅出舱

Q-《北京青年》周刊

A-唐立梅

“最深的时候我们潜到米”

Q你现阶段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A我是做海洋地质的,我的研究样本是岩石。我们现在做海洋这部分,样本主要是来源于海里,太平洋的海珊,还有海沟,依然是岩石,就是探讨一些深部地幔的问题。

Q你工作的时候也会化妆吗?

A不会,只偶尔会打点粉底。

Q要拿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需要好多年才能出一点科研成果这件事?

A科研它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个小结果最后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结果,它需要积累。可能会有人觉得科研的投入产出比是有点低的,我们有时也会纠结,你花费了那么长时间讨论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但这些结论这个是要付出很长时间的,科研都是靠团队的,都是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团队的努力才可能出现一个很大的成功。

Q谈谈你在年的那次下水吧。为什么在女科学家中选择了你?你为此做了什么准备?能否具体说一下你在水下看到的景象?

A选择我是因为那是在我的研究区,因为大家研究的方向都不一样,当时是要去西太平洋,征集地理学家的时候我就报名了,然后很幸运就被选上了。因为本来那就是我的研究区域,准备上,我又对那个区域的资料做了更详细的了解,比如我们要采什么样的岩石样品,我们会带着一个最初步的任务去。

Q在“蛟龙号”上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A我当时带了六本书到船上去,其实之前有很多前辈做了很多工作了,不过我们之前没有“蛟龙号”,都是用拖网把样品拖上来,或者通过海底的摄像来看,但这跟你真的去看还是不一样的。

有了“蛟龙号”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潜到海底,通过观察窗直接观察,有针对性地进行采样。所以“蛟龙号”对于生物学家是一个很好的科考平台和作业工具,除了精准地抓上来,还可以利用上面的定位系统知道它的坐标和水深,而且是完整的样品,后来听生物学家们说,他们之前三十年采集的样品都没有“蛟龙号”那一次采集的多、采集的好。“蛟龙号”还有一个悬停的功能,我们可以悬停在那里采样。最深的时候我们潜到米。

在“蛟龙号”上做实验

Q海底米是什么样?是不是很黑?

A三百多米一般就很黑了,海底就已经没阳光了。因为海底没有光合作用,所以有些固著生物就是固著在海底的,看起来是长在海底的,其实它们都是动物,都是活着的。整个下潜过程是很美的,三百米之后开始变黑以后,就会有发光生物了,就像流星一样划过,很多,有时候它们聚在一起突然散开的时候,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烟火一样。还有的生物很晶莹,有的珊瑚也很美。到了海底之后打开探照灯,就像进入了外太空一样,特别神奇。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沉积物,就像海边的沙滩一样。

我们悬停之后采集水样,然后再一路前行,悬停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功能,其他国家的潜水器没有这个功能。

我们还沿采薇海山的斜坡爬了六百米,为了进一步了解富钴结壳的分布情况,因为采薇海山是我们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的所在地。采薇海山这个名字也很美,采薇来自于《诗经小雅》,我们海底很多的命名其实是来自于《诗经》的风雅颂,采薇是我们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名字,我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好听。

我们就一路争分夺秒地拍摄、取样、观察、记录,上来之后每天都要向指挥部汇报,你每天下潜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潜次取得了很多的样品,应该是整个航次最多的一次,取得的那些样品现在也都发表在了很多期刊上面,这方面我还是挺欣慰的,觉得自己没有白去,也算是为“蛟龙号”在地质方面的应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Q在乘用“蛟龙号”前后,你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A当时我和新华社的一个女记者住在一个屋,她拍了我很多照片,然后我就成了大洋深潜的首位女科学家,反正是有很多的媒体报道。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就是领了一些女性方面的奖,还和杨幂一块儿领了一个奖,还有就是增加了一些我做科普的机会,但我更多的还是要做好我自己的主业。

Q你心中,科研和探索的魅力在哪?

A科考本身就是很有魅力的,出海也很好玩,你去的都是大部分人去不到的地方,而且都是深度游。还有像南极,现在每年有几千人去南极旅游,但他们也都是在边缘看看,不可能像我们一样深度的了解。尤其是现在出海能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6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