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小企业与供应链分会重组启动大会暨第四届建筑供应链大会”在海口隆重召开。会上,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居朝林分享了海口国际免税城建设背后的故事。据悉,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EPC总承包施工,总建筑面积约为92.6万平方米,由六个地块组成,是集免税商业、有税商业、办公、酒店、人才社区、休闲、文旅为一体的“世界级度假型商业街区”。地块五免税商业中心已于年投入使用;地块一超甲级地标写字楼正在进行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地块二特色商业楼预计5月交付使用;地块三高品质人才社区正加紧进行外立面幕墙、机电安装、室外园林及室内精装等专业施工;地块四主题酒店正在进行土方开挖施工,预计年内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支撑在超重钢结构下的“数字化”年5月30日,免税商业中心正式开工建设。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中建一局北京公司选派具有丰富大型项目施工经验的姚顺民担任项目经理,但即便是这位入行25年的老建筑人,面对这一“重磅工程”,仍感到巨大压力。免税商业中心地下2层,地上4层为全钢结构,面积相当于39个足球场,钢结构件数量2万余根,钢结构总用钢量约为4.1万吨,接近国家体育馆“鸟巢”体量,钢梁最大跨度达23米,单支重量约为18吨,3个月内完成如此体量的钢结构施工,组织难度可谓非常之大。对此,姚顺民感触颇深:“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挑战难点和高度,时刻准备应对新的挑战。”针对大型钢结构施工重难点,项目编制施组及方案项,组织专家论证25次,以技术先行引领施工生产,为后续施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年10月1日地上钢结构开始吊装,项目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解决钢结构节点复杂、图纸变更频繁等实际困难。运用Tekla进行钢结构穿筋节点设计,有效解决了个梁柱节点部位的穿筋困难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复核楼层承载力,制定汽车吊在楼板上行走路线及配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钢结构梁柱构件吊装任务。在此过程中,项目顶着疫情、台风、高温等现实环境阻力,创造了2个月完成3万余吨钢结构加工,50天有效工期内完成2.4万吨钢构件安装的新记录,于同年12月31日顺利完成了地上钢结构框架封顶,以全年完成产值7亿元的最高“火力”,全力保障免税城建设的有序推进。网架施工是实现免税商业中心“九州祥云南海之冠”设计理念的重中之重,也是确保整个工程封闭断水、造型屋面幕墙及外立面幕墙施工的关键工序。面对3万多根规格几乎没有重复的杆构件和1万多个鼓型节点难题,为保证施工节点受力符合设计要求,项目团队对加工和安装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了大量分析,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的钢结构施工技术和“互联网+”的整体提升方案,确保施工过程平稳高效。隐藏在超大玻璃幕墙里的“精确化”毗连新海港的免税商业中心西侧主入口,一面总高度达11.3米的巨型玻璃幕墙跃入眼帘,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射出不远处蔚蓝的潮面和奔涌的浪花。细数下来,块玻璃和块铝板包覆在钢结构外,呈现出如波浪般起伏的流线造型,“8种幕墙系统有机组合,立面层层叠加,成为整体建筑外观主视觉中最亮眼的存在!”项目生产经理刘健博如是介绍。俯瞰这座建筑,造型屋面尽收眼底,弧度形状各异的块玻璃和块铝板完美拼装出这飘逸的“丝带般”屋面,合奏出力与美交织的宏大空灵之歌。为确保玻璃和铝板能够迅速找到“归属地”,项目采用BIM建模技术开展金属屋面施工模拟、对造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并通过三维扫描仪对前道工序进行多点位覆盖式扫描,使用计算机建模软件建模,将其与BIM模型比对后,对深化方案进行校准和修改,为加工提供更精确的数据,让每一片玻璃和铝板都与现场的安装空间高度吻合,确保安装工作精准高效,最终实现建筑整体精致的飘逸效果。实现在超前绿色施工中的“标准化”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创建成效初显,绿色建造方式也日渐成为行业共识,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新风向。“在海南自贸港厚植环保文明生态底色和建筑业态转型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项目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建造贯穿到建设全生命周期,全力打造自贸港绿色、低碳、高效的国际免税商业综合体。”项目技术总工周冀伟说道。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住建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版)》中的7大项,31个小项,实现施工效率与安全提升、现场及周边污染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的多重效果。为实现建造“全过程绿色”,项目以节能环保为切入点,在规划设计之初,科学融入环保和生态概念,结合国际和国内绿色标准,从视觉和细节上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除大量采用可回收利用的钢结构组合外,在中庭设计中使用新型中空彩釉的大型玻璃穹顶,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将阳光引入室内空间,在保证透光率的同时有效阻隔热量的渗透,降低温室效应,室内照明用电量节约10%以上,为旅客提供舒适、明亮的购物环境。在施工组织中,项目深入研发绿色建造技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果。69盏风光互补路灯,每年节约电能10万千瓦时;生活区制冷及热水采用空气能设备,比传统单机空调省电达40%;办公区采用海绵城市雨水回收系统,用于景观水系和绿化,节约市政用水每年约吨。针对机电安装体量大、管线密集且相互交错特点,项目通过市场调研以及集中讨论,首次引入了机电预制加工场的模式,通过“BIM+预制加工一体化”技术,引进自动化数控机床,在场外进行大批量预制,实现工厂化、定制化、程序化、模块化一站式管道加工+现场拼装的施工模式,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减少零星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突显在疫情防控施工中的“有序化”从土方开挖到免税城如期开业的这近三年时间里,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一直在与疫情赛跑,项目通过党建联创平台最大化整合防控资源,积极与区人社局沟通,与周边村镇构建“用工联盟”,使用本地劳动力达人次,扭转了当时的被动局面,为省建筑行业的快速复工提供了宝贵经验。在疫情、管理与生产的多重压力下,项目突破重重难关,准确找到问题突破口,为海口国际免税城的顺利开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海口国际免税城李音彤郜璐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