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插秧扫地炒鸡蛋海南这样引导学生积极参

发布时间:2024/9/1 16:09:08   
李海源在水稻田里插秧。受访者供图海南日报记者徐珊珊头顶烈日,将绿油油的小秧苗插入水稻田中;在家里的厨房中,制作花式馒头、水果沙拉,感受制作美食的快乐;在阳台的花盆里播种,观察植物从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超长寒假里,我省许多学生从缤纷多彩的劳动过程中感受快乐,收获良多。日前,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我省劳动教育目前开展情况如何?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劳动从家庭到田园近日,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海源在父亲的带领下,回到老家王五镇利根村参加春耕,这是他第一次在稻田里学习插秧。“在烈日下插秧太累了,没干多久我就感到腰酸背痛,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时我才知道爸爸小时候是怎样干农活的,才真正体会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李海源说,插秧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也很有乐趣,自己以后要多参加一些农耕劳动。李海源在水稻田里插秧。受访者供图李海源的父亲、藤根小学教师李伟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正值春耕之际,我带着儿子回到老家学习整地、插秧,体验农耕生活。希望孩子在农耕中了解生活常识,掌握劳动技能。”无独有偶。在这个超长寒假里,海口市长滨小学一年级学生杨研馨的劳动技能也有所提升。她在家里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例如扫地、擦桌子、洗菜、炒鸡蛋等。杨研馨的妈妈石女士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在学校和家长的引导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据了解,寒假中,我省多所中小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一些家在农村的中小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春耕、采摘瓜果,许多家在城市、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中小学生,纷纷变身为家里的小厨师和清洁工,制作创意美食,进行家务清洁等。据海口市长滨小学校长王先云介绍,寒假期间,该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家庭劳动,主要包括整理清洗、制作美食和绿植养护等内容。例如,整理自己的床铺和房间;清洗自己的衣物,清扫房间,拖地,清洗碗筷等;制作美食;体验种植、培育、养护植物的全过程,记录观察日记。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叶华荣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在超长寒假中,该校近年来积极倡导开展的家庭实践活动有了更多的实施空间和时间。学校为此制定了课程指导方案,进行微课示范。DIY创意美食、家务清洁、养殖种植、创意发明制作等生活体验式学习,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体验。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主任关心凤表示,我省中小学校在超长寒假期间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正面引导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借助居家劳动教育的契机,进一步美化家庭生活环境,增进亲子关系,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不该再缺席的教育长期以来,我省各地坚持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问题仍然长期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中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动手能力不足。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扫地、收拾房间等简单的家务活都很少参与。《意见》中也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除了一些城市里的孩子,许多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如今也很少参与劳动。”李伟认为,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有专家表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但是,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一直低迷,经常处于“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劳动教育长期缺席,其背后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标准的制定。过去,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围着考试分数和升学指挥棒转,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产生了轻视劳动的观念。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氛围,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王先云说。李伟认为,不仅仅是城里的孩子,如今的乡村少年也鲜少像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那样拥有精彩的生活。一些农村学生的家长忽视了身边的乡土教育资源,让孩子在手机、电脑、电视营造的环境中成长。一些家长漠视劳动、排斥劳动,“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渐行渐远,一些生长在乡村的孩子甚至对农耕生活产生了厌恶之情。“多年来,部分学校和家庭的劳动教育缺失。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最重要,劳动做不做都无所谓’这种错误观念必须得到及时纠正。”关心凤说。海口市长滨小学学生在家里制作果盘。受访者供图劳动一堂课也不能少为了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意见》提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关心凤认为,《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引导下,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树立“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劳动最光荣”的观念。要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学校、家庭、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王先云认为,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三个主要平台。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责任,做好以下方面内容:一、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的劳动实践时间;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所在地区情况,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例如,该校利用周边的五源河湿地公园、学校内的海绵湿地小公园等自然资源优势,开设了与湿地保护有关的劳动课程;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劳动。例如,开展小手工、小制作、值日技能比赛,跳蚤书市义卖活动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培养热爱劳动的家风;鼓励孩子自觉参与、坚持不懈地参加家庭劳动,每年掌握1—2项新的生活技能;带领孩子在节假日中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王先云说。此外,社会各界要发挥协同作用,培养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学生走出教室参加劳动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去年6月,藤根小学学生在学校田园基地给百香果浇水。(资料图)我省西部九市县开展“乡村田园课程建设”校园与田园擦出“劳动”的火花说起田园,很多人会联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那么,当田园课程和乡村教育相结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近年来,儋州等我省西部九市县开展“乡村田园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教育相融合,对学生进行新型劳动教育,深受乡村学生欢迎。富有生命力的田园课程“一片片叶子飘下来\是秋姑娘给农民伯伯的信\告诉他们\可以收稻谷了\一片片叶子飘下来\仿佛一块块金币巧克力\我轻轻咬一口\啊真甜呀”,这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名为《落叶》,是儋州市西培中心校南乐小学学生小岳在语文教师羊玉秀的指导下创作而成的。年秋季,南乐小学开始推行田园课程,结合乡村学校特有的自然风光、民俗民风、民情民艺等资源,让学生走进田间,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羊玉秀陆续设计了晨诵、午读、暮耕、习作、综合实践、小田园大课程等特色课程。“去年,在上‘轻叩诗歌的大门’这门课时,我带领孩子们到田园基地寻找诗歌。在荔枝园里,我捡了一篮子落叶抛向空中,一片片落叶飘下来,引来孩子们的欢呼和无尽的遐想,一首首小诗就这样从他们的笔中流淌出来。”羊玉秀说,当田园课程走进日常教学,校园变得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开展田园课程,不只是开辟一个学农基地或劳动基地,而是运用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服务。近年来,为了让孩子们爱上大自然,感受农耕文化,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在校园里开辟了一块人工水稻田和种植基地。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课程资源,学校将种植活动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课程进行融合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种植活动,用文字记录秧苗和百香果等植物的生长过程,用绘画描绘它们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样子,用科学眼光探究它们生长的奥秘。“例如,在育稻、种稻的劳动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种稻的辛苦;在诵稻、写稻中,孩子们领略到赏稻的乐趣;收谷、打谷、晒谷,让孩子们享受到收稻的喜悦。”藤根小学教师李伟说。融合式的劳动教育更感人“通过乡村田园课程建设,将学校校园建成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学习的大田园、大课堂,打造富有生命力的乡村教育,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主任关心凤说。关心凤表示,乡村田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例如,多所学校引导学生将劳动基地里收获的劳动成果送给老师、孤寡老人,在母亲节、父亲节送给母亲、父亲。许多乡村学生在田园课程中,切身感受到父母务农的辛苦,感受到万物生长的全过程。例如,在种水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平时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和父母的辛劳。这种融合式的劳动教育比单纯的“为劳动而劳动”的理念更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此外,探索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国家课程田园化实施的途径。多所学校将科学课程田园化。充分利用学校种植园地,引导学生在种植和养殖生活中观察、记录和描述,感知万物生长、人与自然依存关系,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种子的旅程”一课中,展示了植物选种、播种、发芽、收获的全过程;将美术课程田园化。利用废弃的树枝枯叶等乡间常见的天然素材开展贴画、插画等手工创作课程;将采集来的野芭蕉叶编成风车、花篮等,将手工劳动和美育课程相融合,让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获得美的熏陶。海口市长滨小学校长王先云认为,劳动教育首先要激活学生在劳动中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享受劳动的成果和劳动的乐趣。在实施的过程中,贯通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劳动情境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劳动的光荣、生命的价值和智慧的力量,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劳动教育课怎么上?沈有禄近期,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这三类劳动中,除了生产劳动主要针对职业教育类学生及普通高校生产类专业实习生外,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适合于所有大中小学生。一、家长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导师。《意见》要求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从最简单的洗衣做饭,收拾碗筷做起,每种简单的生活劳动都能引导孩子养成参与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这对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不少父母经常抱怨孩子碗不洗、被子不叠,脏衣服臭袜子到处乱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部分父母没有做好表率外,更多的还是父母没有要求孩子去做劳动,学习成了孩子生活中唯一重要的内容。孩子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如果家里父母没有做好表率,就很难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有些家庭中,家长让孩子从小就去做家务劳动。做久了,孩子也有成就感与荣誉感。例如,孩子能做得一手好饭菜,把自己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父母要经常要求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家庭中帮助孩子系好人生重要的纽扣——热爱劳动、主动劳动,让孩子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二、学校要丰富劳动课程与活动,引导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信念。《意见》要求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小学除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花草维护等简单劳动外,可多开展弘扬劳动精神的专题讲座,在中小学研学旅行中增加劳动实践体验内容,把一些劳动技能课程开到田间地头、实训基地中,让孩子在劳动中掌握技能、磨炼意志。将劳动成效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记录在档,给予有突出表现的同学奖励和表彰,让学生尊重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逐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三、家庭、学校携手社会,让孩子更多参与社会服务性劳动。《意见》要求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对此,建议学校积极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福利院等单位,积极搭建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公共场所开展公益劳动,帮助和关怀孤寡老人、孤儿等困难群体;将志愿服务性劳动成果作为劳动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规定学生必须参与一定时间的社区志愿服务性劳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才能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在家庭中,父母要做表率,经常要求孩子参与日常家务劳动,从小养成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学校要丰富劳动活动内容与形式,培养孩子的劳动情感与技能;社会各方要提供便利和支持,让学生们通过劳动服务奉献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担当意识。家、校、社会通力合作,让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通过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在劳动中进行自我改造、自我提升,实现全面发展。(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些劳动技能你学会了吗?海口市长滨小学校长王先云说,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类、分步骤的劳动教育指导。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从最简单的生活技能开始着手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建议小学生应掌握以下基本劳动技能:生活技能劳动学会洗手、洗脸、刷牙、剪指甲等,做好个人卫生;会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晒被褥、叠衣服、清洗自己的衣服;会削铅笔、包书皮,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了解厨房相关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会摘菜、洗菜、淘米等。在家长指导下,学会安全使用炉具。公共服务劳动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学校环境;学会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开关门窗;当好值日生,搞好室内外公共卫生。社会公益劳动参加捡垃圾等绿色环保劳动;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生产劳动一是学农劳动,如种粮、种菜;二是学工劳动,如制作糕点、冲调咖啡等;三是学商劳动,如当好卖报员、售票员等。美化生活劳动例如,种植花草、插花、养护小宠物等,既能美化生活,又能培养和提升生活情趣。(徐辑)来源:海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5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