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广州国际生物岛环岛碧道会呼吸,滨水廊

发布时间:2023/6/12 17:21:11   
河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9767.html

「本文来源: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记者张玉琴通讯员焦婵娟范敏玲)会呼吸的最美碧道,奇幻奥妙的“水下森林”,“长”出科普花园的地下污水处理厂……这些让人无限遐想的景观就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以下简称“生物岛”)。日前,记者走访生物岛时发现,这个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享有盛名的小岛,已成为点缀在珠江之心的一叶生态绿洲。

生物岛再生水厂,中水养殖莲花。信息时报记者叶伟报摄

再生水厂水滴花园。信息时报记者叶伟报摄

生物岛的江边。信息时报记者叶伟报摄

生物岛上的绿道。信息时报记者叶伟报摄

“会呼吸”的环岛碧道

实现“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

走出地铁四号线官洲站,迎面而来是一片生机盎然。行径在天蓝色的步道上,随处可见带有生物科技元素的小景,两边是一片郁郁葱葱,竹子、兰花、紫荆、木棉、榄仁树、五味子等多种植物错落有致,成荫的绿树遮挡了夏日的炎热,成为年轻人定格打卡“森系”照片的新去处。

“碧道串联了岛上最好的山水、产业和人文景观,让生物岛更具生命活力,给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带来‘慢生活’的幸福感。”黄埔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生物岛环岛碧道全长6.6公里,是广州市6条重点碧道示范段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环岛碧道采用的是具有“海绵”特性的铺装材料,不仅渗水、抗压、耐磨、防滑性能好,还能吸音减噪,环保美观且舒适易维护,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同时,碧道两边建有多处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用草皮、卵石铺设的生态边沟等,便于雨水的自然存积、渗透、净化,实现“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

此外,生物岛西南端的“水滴花园”。细密碎石铺成的步径,环绕着绿丝绒般的草坪,脚边小喷泉水不时喷出夏日难得的清凉。园内有可供市民体验的海绵城市元素和水再生装置,游客还可通过脚踏水车体验水的循环,感受水雾装置散发的清凉。

“‘水滴花园’下面其实大有乾坤,这里有着年建成的国内首个全地埋式再生水厂。”生物岛再生水厂副厂长邝文杰说。据介绍,该厂占地约1万平方米,所有污水处理设备和构筑物都在地下,采用超滤膜为核心的深度处理工艺,将岛上的污水收集处理达到回用水标准,主要用于岛上的生态补水和厂内的绿化、道路冲洗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会循环”的滨水廊道

让“水岸防护”变为“水岸体验”

驻足岛边亲水平台,倚靠着岭南风格的青石栏杆,眼前是江边湿地,泥滩上铺就的石板台掩映在芦苇荡四周,红树林姿态优雅,不时有白鹭掠过湖面,江风拂面,时光仿佛就此停留。不远处是生物岛标识性景点之一——水墨园。在这座颇具岭南风情的湿地公园里,不仅有适合休憩留影的楼台阁宇,更有一片水乡特色:绿树红花倒映湖面,鱼儿在水生植物和景石中欢快穿行,犹如一幅水墨画。

这一切得益于生物岛一直以来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结合碧道建设,生物岛全面提升防洪潮能力,因地制宜开展岸线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用绣花功夫打造出一条充满活力的生态滨水廊道,实现从“与水对抗”到“与水共存”,从“水岸防护”到“水岸体验”。

如今,生物岛堤岸各类水生植物种类达25种,岸边几处红树林生机盎然,水黄皮和芦苇绵延不绝。亲水植物在起到绿化功能同时又发挥着保持水土、调节水文的作用。发达的根系固着土壤,繁茂的枝叶截留雨水,水流通过坡面的植被大量向堤中渗透储存,能缓解洪峰,使径流延滞。当枯水季节到来时,储存在堤岸中的水反渗入河,滞洪补枯、调节水位。

“我们正准备在水墨园、叠翠园水下多种些水生植物,在滨水空间内打造水生植物带。”生物岛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对岛水体进行“水下森林”建设,建立完善的湖体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引进的食藻虫作为“消费者”,与“吃虫鱼”一起,推动湖体形成完整的食物链。在这样的水环境下,即使大雨过后,浑浊的水体两三天左右就能返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9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