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记者体验医用防护面罩生产每多做一只,就能

发布时间:2022/9/15 19:53:30   
北京看手足癣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740.html

图说:生产线上的防护面罩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2月12日上午8:00,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浦东唐镇的惠龙医疗的生产车间。这里正在生产医用防护面罩,因为人手不够,企业找来了闵行区守望相助安全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帮忙。作为他们中间的一员,记者现场体验面罩生产的全过程。

进入生产车间之前,要穿上白色的工作服,戴上防尘帽和鞋套。门口安有一台自动杀菌洗手机,每一个进入车间的工作人员都需洗手消毒。

走进车间,蓝色的海绵条,白色的松紧带,透明的面罩……形成流水线。靠近门口的是志愿者们组成的流水线,再往里则是惠龙医疗员工的工作区。

“耳朵要包进帽子里。”志愿者王寿凤提醒道。她是记者今天的第一位老师,负责流水线上的第一步——给海绵条贴上双面胶带。只见她手脚麻利,没几分钟就做完了一摞。记者也跟着一起做,双面胶粘性很强,时间久了胶水免不了黏在食指上,影响速度。王寿凤安慰道:“小伙子,手熟之后,你会越做越快。”

王寿凤家住松江,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来回路程近公里,可她还是天天到岗。每天7点不到出门,晚上7点才回到家。她说:“家里买菜做饭都有老公在,回到家7点钟正好开饭。”虽然戴着口罩,但她的话语中透着幸福和快乐。

图说:进车间前先用消毒液洗手

贴好胶带的海绵条需要粘在面罩上部的边缘处,这样医护人员佩戴时海绵能抵住他们的额头,避免面罩直接贴到脸上。这是一个细心活,贴歪了就得拔下重来。接下来,就是给防护面罩装松紧带了。

张彦明是记者的第二个老师。只见他熟练挑出用于固定松紧带的零件,用手中的按压器将其固定,再稍稍用力拉一下,以确保安装牢固。记者连续做了1个多小时,右手明显感觉不适,可一直负责这个环节的志愿者张彦明坚持说他OK。张彦明说:“单位延迟复工,在家休息了好几天实在无聊,看到有志愿者服务的机会就和母亲一起来了。”

坐在张彦明对面的是他的母亲张华,她是北大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院的研究学者,正在给做好的防护面罩装袋。她是惠龙医疗总经理应俊的学姐。元宵节那天应俊发了一张志愿者的照片进上海中学的校友群,张华恰好看到,便主动报名来帮忙。张华说:“现阶段我不用返回北京,趁此机会来给校友帮忙,也为抗疫出一份力。”

应俊说:“时下医用防护面罩在抗疫前线的消耗量极大,往年这些面罩的年产量不过3万只,现在每天要生产近1万只,即便如此还是供不应求。”志愿者的到来,帮助他们的日产量接近翻倍。

图说:志愿者们在生产一线

在不同的工序岗位,志愿者们重复做一个动作,十分枯燥也颇费力气。王寿凤和张彦明虽然脚边有椅子,但一整天不见他们坐下。一天站立8小时怎么会不辛苦,但他们丝毫不在意。每个志愿者都是如此。他们说:“每多做一只面罩,就能多帮到一名医护人员,这样很值得。”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蔡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4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