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炎炎夏日。你所居住的城市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骨架、建筑物以砖瓦堆砌。像混凝土排水沟和排水隧道等城市基础设施,这些称为灰色基础设施。
磅礴的雨水无处可去。此时,它不像在森林或草地一样,能够从地表下渗透而变成流水。这意味着城市排水系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人们出行变得困难,严重时导致洪水。
在中国,每年的夏季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
还历历在目。自年洪水已造成人死亡。它是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因为气候变化使天气系统变得不太规律,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多极端天气,包括更多的洪涝灾害。
仅年7月16日至7月20日15时,强降雨造成河南省所辖31个县区个乡镇人受灾。年,我国共发生42次强降雨过程,面降水量毫米,较常年偏多6%。
倘若我们能从自然界中寻找解决的措施会怎样?我们不用非自然的手段来战胜大自然,而是选择与自然共生来解决问题。这个方法就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提出源于由中国建筑师俞孔坚教授,他受中国古代鱼塘模式系统的启发。该计划已实施数十年,中国现已有正式实施30个海绵城市项目,计划到年完成。海绵城市将吸收并重复利用城市70%的降雨。而在世界另一端,有的地方如拉梅尔斯堡,现已成为拥有绿色天台类设施的大规模海绵城市。
作为雨水排水系统的替代品,这些地方也有叫作“洼地”的绿色设施,洼地让雨水下渗进地面。如今,像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地方也在打算采用这些新概念
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是运用许多绿色建筑原则来打造像海绵一样能吸水的空间。为此,建造者采用多孔透水的铺路面,树植,以及有储水的植物以及土壤覆盖的天台。布满交叉的水道,水槽和池塘的巨大绿色空间。水少时,城市可当公园。在河流泛滥时,城市是湿地。
这套系统利用其海绵状结构能自动吸收洪水,与灰色基础设施及排水系统相结合时,雨水处理量几乎是普通城市的四倍。这类城市能减少约一半的洪水灾害,并且还有一堆好处,比如被吸收的水能够同时被净化,供城市使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化。
使城市生物多样性也有所增加,促使城市中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繁荣,对城市的热岛效应有效缓解。因为海绵城市。大面积增加绿植和绿地。能够让城市更加凉爽。而更重要的是。更多的绿色空间,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和整体幸福感。
从各方面来看。打造海绵城市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是为什么海绵城市还没有发展起来。原因无外乎财力和物力。因为打造一个海绵城市。不仅需要各行业的相互配合,还需要巨额费用。就拿中国所要建造30个海绵城市的大目标来说,就需要花费至少一万亿美元。
所以慢慢等待吧,你可以预想一下,如果居住在这样的城市,是不是要偷偷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