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

与江共生绿满新征程宜兴环保科技

发布时间:2023/6/14 23:36:03   
白癜风遗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62246.html

4月7日至10日,在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智库联盟、新华日报社主办的“与江共生‘绿’满新征程——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活动中,来自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黄河流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京津冀地区的省级党报记者,深入江苏宜兴市和溧阳市,沉浸式领略“与江共生,绿色发展”的现实图景。

4月8日中午,宜兴市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以下简称国合基地),总经理邵焜琨和位于韩国的一家水生态治理企业沟通合作方案,他计划邀请这家企业和本地水务部门在晚上举行视频会议。快节奏、跨国际的交流合作,是这里的工作常态。

宜兴市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作为宜兴市环保科技工业园推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化合作水平的主要载体平台,6年的时间里,国合基地孵化出58家企业,围绕环保技术申请超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不少企业把这里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

“试验田”的基础,是“合伙人”制度。与单纯项目引进、技术合作不同的是,国合基地尝试利用来自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伙人资源,引进一批拥有国际高端技术和装备的企业,组建合资企业,逐渐孵化一批行业“单打冠军”。

邵焜琨接受记者采访。

“引进来”的同时,还要激活“生态链”。以平台企业国合绿材为例,该企业由三家企业和东南大学共同出资成立,是目前江苏省内海绵城市雨水收集模块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资源技术的集成,让这家后起之秀快速凸显“专长”。

随着企业的落户,上下游产业逐渐丰富,国合基地的业务延伸至水环境综合治理、固危废处置、土壤修复技术与装备等多个领域。

在国合基地项目展示大厅,草木葱茏、绿水环绕,金色阳光透过天窗照到水里的锦鲤。这间面积平方米的“植物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小小“生态圈”场景下,各种针对土壤、水源、空气的环保设备在不易察觉的角落有序工作,维系着“植物园”的优质环境,呈现宜兴环保设备企业最新成果和研发方向。

国合基地项目展示大厅。

“太湖在宜兴下游,全市有多条入湖河道。”邵焜琨介绍,过去,宜兴陶瓷、化工、建材产业兴盛,但大量“散乱污”企业影响了太湖水环境,按照新发展理念,宜兴关停多家小化工、小作坊,实施“退耕、退养、退渔”和“还林、还湖、还湿地”,“环保产业乘势兴起,替代成为新的经济支柱”。

目前,国合基地已累计投资孵化生态链企业32家,培育服务企业72家,成为江苏省重点推进建设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我们服务的长江大保护嘉陵江流域五排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经过三年的系统修复运行,水库各项水质指标改善显著,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提升到地表Ⅱ类水。”邵焜琨自豪地说。

宜兴市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航拍图。

国合基地所处的位置,是成立于年的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该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

工业园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变现”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科技创新更具动力。近10年来,园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财政收入达到亿元。

“地理位置特殊,使宜兴对生态环保产业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说,与其说这是“发展的约束”,不如看成是“转型的优势”。

国合基地项目展示大厅。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宜兴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生态,从环保科技工业园发力,创办环保企业逾家,可生产涵盖水、气、土、资源利用等7大类多个品种的产品,形成了从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到检测服务的全产业链。

立足“与江湖共生”的实际,宜兴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不断构建起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干江东 尚宇杰

编辑 王剑

二审 王远柏

三审 干江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017.html
------分隔线----------------------------